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是焦裕祿精神的深刻內涵。為扎實推進黨紀學習教育,實地感悟焦裕祿同志對黨忠誠、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7月15日,紅源實踐隊來到河南省蘭考縣,走進焦桐廣場與焦裕祿紀念館,學習焦裕祿當年訪貧問苦、心系群眾的為民情懷和帶領蘭考人民戰風沙、斗內澇、治鹽堿的不屈精神。
實踐隊在焦裕祿紀念館前合影 張子莫攝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焦裕祿同志的事跡歸結到一點,就是堅定跟黨走,他一生都在為黨分憂、為黨添彩。焦裕祿精神跨越時空,永遠不會過時,我們要結合時代特點不斷發揚光大。”在焦桐文化廣場,隊員們從一棵“參天大樹”走進焦裕祿的精神世界,焦桐樹巍然屹立,它不僅是自然界的綠色瑰寶,更是焦裕祿精神的象征,承載著無數人對人民公仆焦裕祿的深切懷念。
實踐隊在焦桐前學習 張子莫攝
焦裕祿在蘭考工作期間,時刻牢記黨的宗旨,始終堅持群眾路線,奮力改變貧困面貌。隊員們走進焦裕祿紀念館,參觀“神州赤子、臨危受命、執政為民、干部楷模、今日蘭考”五個部分陳列的珍貴文物、圖片和文獻資料,領略焦裕祿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光輝一生。他不畏艱險,強忍病痛,親率調查隊,迎沙塵、查風口,冒風雨、探水流,嘗土壤、辨鹽堿,深入實地調查研究,帶領全縣人民開展治理風沙、內澇、鹽堿“三害”的斗爭。他一心為民,務實苦干,清正廉潔,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塑造了一個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縣委書記的光輝形象,鑄就了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
實踐隊隊員在紀念館內研學 張子莫攝
除了同樣來參觀學習的大學生們、外國友人們,實踐隊還采訪了本地居民——82歲的姐妹花,望著展板上的黑白照片,她們向隊員們親切地講述了照片上這位被焦裕祿救下的孩童的故事,為了繼承焦書記的遺志,父親給他改名為張繼焦,現在是焦裕祿陵園的守護者。
實踐隊員采訪當地居民 張子莫攝
蘭考之行,紅源實踐隊參觀了焦桐廣場和焦裕祿紀念館,在解碼焦裕祿精神的同時,接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精神亦得到了升華。在晚上集體研討中,隊員們一致認為:焦裕祿精神科學求實,強調實事求是、調查研究,這與石大校訓中的“惟真惟實”不謀而合。兩者都體現了對真理的追求和對客觀規律的尊重,強調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發現真理。指導教師吳逸舟做總結時指出:將兩者相結合,不僅有助于傳承和弘揚清廉、無私為民的焦裕祿精神,也有助于推動學校的教育教學和師生的共同成長。
實踐隊員們對學習內容進行研討 張興碩攝
實踐隊員于焦裕祿紀念館內合影 張子莫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