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計劃 | 江蘇常州天寧區: 筑夢青春,才聚天寧
7月23日,天寧區政府組織召開2024年常州市天寧區“新農人”培訓(第二期),常州市天寧區農業農村局局長李小利,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全國青聯委員吳丹鳳、中南大學“星火計劃”江蘇常州天寧區支隊全體隊員及常州天寧返家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代表等80余人參加會議。
農業興邦,理論指導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在首日培訓中,李小利和吳丹鳳分別發言授課。李小利指出,大學生應了解并關注“三農”,有志向者可以投身于“三農”,并為我們闡述“新農人”與“三農”的具體含義,解決大學生的困惑。同時,李局長就“五個振興”與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向我們提出了“甘當‘新農人’是一件光榮的事情”、“爭當‘新農人’是一次寶貴的機遇”、“勇當‘新農人’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三個呼吁,希望大學生能積極投身農業農村建設,不斷推進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
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吳丹鳳用自身的經歷教會我們如何開展基層創業。為了改變梨子的口感,她帶領家人走入田間地頭,尋找最適宜梨子種植的條件和施肥方式。為了更好地帶領全村致富,吳丹鳳成立了“丹丹梨農業專業合作社”,帶領全村20多戶農民種植、包裝、售賣梨子。為了幫助更多的滯銷果農,她注冊了“焦溪丹丹梨”品牌,在打出自己品牌優勢的同時,也幫助售賣鄰市鄰省滯銷的丑橘、甜瓜等多種農產品。
要說她的成功之道,體現在方方面面。在質量把控方面,不同于傳統的農產品,吳丹鳳提出要采用更高標準、更嚴把控的種植方法;在銷售渠道方面,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利用微信平臺與短視頻媒介等方式,尋找合適的消費人群精準推送;在快遞運輸方面,成立“嘉家鏈”公司,以冷鏈方式加快水果保鮮運輸,同時,該公司還幫助全國各地的貧農解決水果滯銷的問題;在售后服務方面,重視每一位顧客的需求,提供追溯服務和“壞果包賠”等多策略售后保障。此外,吳丹鳳還致力于幫扶新興企業創業。每年3月,通過舉辦“梨花節”活動,提供一個供企業家交流合作的平臺,實現對新興企業的幫扶。
常州市天寧區農業農村局局長李小利 致辭
近年來,天寧區通過完善人才保障機制,加強農耕文化保護傳承、高標準農田建設、農產品品牌建設、文旅深度融合等,不斷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成效顯著,隊員們在天寧區鄭陸鎮和開發區實地研學,收獲頗豐。
人才公寓:保障安居,引才留才
青檸國際人才社區位于常州市天寧經濟開發區汽車智能零部件產業園,集工作、生活、創業多功能為一體,可為500名青年人才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生活體驗和文化交流空間。隊員們了解了社區的青年人才生活居住雙資助政策,體驗了集餐飲、健身、瑜伽、電競、潮玩、社交、閱讀為一體的超大面積共享空間,參觀了各個戶型的公寓樣板間。這次參觀讓我們體會到了常州市天寧區對人才的尊重,各項福利待遇都吸引更多人才前往天寧奉獻青春。
村史館:留住鄉愁,凝聚力量
牟家村位于武進區鄭陸鎮,是國家級農村現代化示范區。村史館分為源、領、靈、變、建、新、愿等12個板塊,全方位立體式呈現了村史淵源與沿革、黨建工作、村風村貌、杰出人物及典型故事、村經濟制度改革與產業發展、村基礎設施建設與社會保障、新農村建設規劃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博物館收藏青銅器、瓷器、玉器、名家字畫等,共計480余件。隊員們感嘆牟家村的成就,敬佩一代代牟家人的智慧與奉獻,立志為新農村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隊員們參觀牟家村黨史館
高標準農田: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向遠處望去,鄭陸鎮橫溝村高標準農田土地平整、集中連片、一派生機……高標準農田有“三高”:農田質量高、產出能力高、資源利用效率高,是耕地中的精華,是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近年來,鄭陸鎮橫溝村不斷推進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加快“變小田為大田、變劣田為良田”,目前高標準農田(一期)項目建設面積1132畝,已于2022年6月完成,高標準農田(二期)項目規劃建設669畝,已于今年三月啟動。如今,這片曾經零散的農田已蛻變成現代化農業示范區,為實現農田增量、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不斷地筑牢“耕”基。隊員們置身其中,感受“糧田”到“良田”的變化,從實踐中深刻體會到“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重要意義以及農田未來的發展“豐景”。
鄭陸鎮橫溝村高標準農田
舜山小鎮、焦溪谷鎮:文旅融合、激活業態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鄭陸鎮依托現有資源,以文旅深度融合推動全鎮文旅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形成了舜山小鎮、焦溪古鎮等一批農業農村現代化示范片區的重點項目。
在鄭陸鎮東北部的查家灣,舜山連綿,舜河綿延,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舜山小鎮便誕生于此。舜山小鎮通過保護舜山舜河山水資源、傳承利用舜帝季札先圣文化、改善沿線人居環境等,致力于打造以農為本、文旅結合、鄉村創生、三產聯合的鄉村田園綜合體。隊員們實地參觀季子書院、鄉村mall等,領略虞舜、季子二圣文化,體悟常州的千年文脈和信義精神,打開了在鄉村因地制宜發展產業的想象力。

隊員們參觀季子書院
焦溪古鎮臨河而筑,鎮內現存傳統建筑單體與歷史院落三百余戶,小河古橋與青瓦白墻相映成趣,中式意境之美緩緩流淌。除此之外,還有耳看音樂酒館、萬物生長藝術商店、鶴峰書院……焦溪古鎮的傳統業態被激發,適當衍生一部分符合古鎮氣質的文旅業態。隊員們在鎮里散步,三三兩兩,相對笑談,感受著古鎮在現代煥發的生機與魅力,領悟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建設成果。
焦溪翠冠梨:品牌強農,助推發展
近年來,天寧區重視品牌強農,深耕品牌建設,涌現了“焦溪二花臉”、“黃天蕩清水蟹”、“焦溪翠冠梨”等農產品品牌。
七月的焦溪,翠冠梨已進入采摘期,片片梨園無盡延伸,“翠玉”滿枝頭。在焦溪丹丹梨農業合作社創始人吳丹鳳老師的帶領下,隊員們來到棚架外品嘗翠冠梨,梨子入口爽脆清甜,得到一致好評。隊員張子純還走進梨園親手采摘,感受農事活動帶來的成就感。
新農人吳丹鳳老師為隊員們講解焦溪翠冠梨的生長習性、成熟狀況以及優勢特點,解答大家對焦溪翠冠梨種植的問題。在交流互動中,隊員們深入了解丹丹梨品牌發展以及農業創業相關知識,豐富了創新視野,期待著在將來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吳丹鳳給隊員們講解如何種植
作者:中南大學“星火計劃”江蘇常州天寧區支隊 來源:中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