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學赴陜西商南暑期實踐活動進行中
新質生產力推動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為鄉村農旅進步注入了無限新動能。為深入了解在長安大學重點幫扶下陜西省商南縣農旅發展情狀,8月19日,長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赴陜西商南“新質賦能農業·數智筑夢鄉村”實踐隊在指導老師王作航的帶領下先后前往負責商南縣農業、旅游業發展和招商前景規劃的農業農村局、文旅局、招商服務中心學習訪談,使團隊成員了解了商南縣農旅經濟發展挑戰與潛力,對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在農旅與招商服務方面的重要意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商南縣農業以“茶菌果”為代表,屬于全縣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實踐團隊圍繞新質生產力背景下農業的發展模式向商南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沈穩國展開了訪談。通過訪談,團隊成員明白了知識理論與實踐操作結合的難點,了解了數字化、智慧化在農業領域中的重要作用。
訪談開始,農業農村局沈副局長對商南縣特色產業、涉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情況做了整體概述,詳細介紹了茶產業、香菇木耳、獼猴桃等商南縣重點產業的發展成效與前景,并指出農業農村局圍繞特色產業、農村經管和水產養殖三方面展開工作,任務集中于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會議上,王作航老師從農業信息化發展前景和商南縣農業發展資源要素合理分配等方面向沈副局長進行提問,重點關注了在新質生產力指導下商南縣數字化農業的發展狀況。目前商南縣已經運用“互聯網+”等線上線下聯動的模式宣傳推廣農特產品,但仍存在規模效益不明顯、產業鏈條短、農民組織度低等問題;谛沦|生產力對更高素質勞動者的要求,同學們又向農業農村局沈副局長了解到了商南縣的人才教育與選拔機制,明白了商南縣確保新質生產力“科技、教育、人才”良性循環的措施。通過此次會議,實踐團隊深入了解了商南縣農業發展的潛力與挑戰,對商南縣農業未來的發展具有指導作用。
商南縣文化底蘊深厚,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積淀的厚重,兼移民文化的豐富廣博,形成了商南人“北國之豪放”和“南國之靈秀”的獨特風格。在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背景下,商南縣旅游業的發展模式融入了數字化、綠色化的新特點。通過對商南縣文旅局局長楊波的訪談,實踐團隊成員了解了智慧旅游發展的挑戰與潛力,對新形勢下旅游業的發展方式有了全新的認知。
會議上,文旅局局長楊波從商南縣康養旅游角度切入,介紹了商南縣依托金絲峽“八大農莊”、試馬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等資源,全力推進農旅融合發展機制和“四大名城”建設目標,展現了商南縣生態環境優美、自然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的發展優勢,也客觀指出了商南縣在環境治理、優秀人才引進等方面的短板。實踐隊成員圍繞數字經濟背景下旅游業的發展積極提問,文旅局副局長胡海波向實踐團隊成員詳細介紹了“智慧旅游”發展的具體舉措,生動形象地描述了“數據采集”、“游客畫像”等數字化管理為獲取旅客身份信息、景點喜好等多重信息,做到線上線下結合宣傳的重要作用。通過本次訪談,實踐團隊成員對商南縣文旅發展的特點有了整體把握,對新質生產力指導下旅游業發展數字化、綠色化的新特點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招商引資能夠帶動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對經濟發展有著直接的促進作用。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背景,對縣域招商引資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實踐團隊向商南縣招商服務中心副主任操君展開訪談,共同探討新發展模式下縣域招商服務工作的開展問題。
招商服務中心操副主任指出,商南縣招商服務工作近年來考核力度加大,為陜西省高質量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但面臨著前期謀劃不足、信息渠道匱乏、人才流失等顯著問題,產業創新能力不強,專業化程度不夠。訪談中,實踐團隊關注了商南縣目前招商服務的重點領域,了解了硅原料、釩礦、鎂礦開采提純等高科技產業園的發展情況與未來前景。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要更高素質的勞動者,基于此,商南縣重點推出了“鄉情招商”的新型招商模式,從“百人百萬創百業”到“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再到“鄉黨回鄉”,商南縣為未來招商引資的推進、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更多新鮮活力。
本次對商南縣農業農村局、文旅局和招商服務中心的訪談活動在王作航老師的帶領下以問答形式展開,通過此次訪談學習,實踐團隊成員深入了解了陜西省商南縣農業、旅游業與招商服務的發展情況,明白了在新質生產力指導下商南縣農業、旅游業與招商服務發展的機遇與風險,對商南縣未來的縣域經濟發展、長安大學對商南縣的重點幫扶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