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至18日,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航海學院“以‘船’述史”實踐隊在林珊仟、呂文庭、白龍驤三位指導教師的帶領下,赴全國航海科普教育基地、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寧德市霞浦縣博物館、海島鄉西洋島開展“追尋領袖足跡 體悟優秀傳統文化”主題社會實踐活動。
本次活動以福“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水密隔艙制造技藝”為切入點,聚焦海島航海文化科普,從歷史探源、傳承創新、海島科普、結對共建等方面開展。
為梳理“船”的歷史脈絡,實踐隊分別探訪大思政實踐基地廈大人類博物館、霞浦縣博物館等場館,通過現場參觀、訪談霞浦縣博物館館長雷謝清,進一步了解“福船”“水密隔艙技藝”在人類航海史中的重要意義。
實踐隊還前往國家級海洋文化科普綜合教育基地,在船模大師工作室學習福船船模制作技藝,并與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劉細秀連線訪談。
海島鄉是中國版圖上唯一一個以“海島”命名的鄉鎮。實踐隊來到霞浦縣海島鄉,圍繞“船”開展了對于海島鄉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及流動、經濟來源、日常交通、物資采購、兒童教育、未來發展規劃等一系列調研。
實踐隊還在當地政府和學校的大力支持下,走進霞浦縣海島鄉海島中心小學,進行海洋科普,帶領小學生們動手體驗船模制作、海上繩結、旗語、海上急救等海洋文化科普知識,厚植孩子們親海、愛海、向海而生的情懷,增強海洋文化自信。
實踐隊代表學院還與海島鄉中心小學、海島鄉人民政府均達成共建協議,并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未來將探索持續開展走上小島,走到海濱的海洋文化科普合作機制。
通過此次實踐活動,實踐隊隊員們深刻感受到了“船”文化所蘊含的深厚底蘊與創新精神。接下來,實踐隊將持續深入調研、守護、傳承好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海洋文化,讓海洋夢想與福船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