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6日,福建醫科大學“探尋畬鄉非遺,體悟閩人智慧”文化傳承實踐隊在三明青水畬族鄉開展社會實踐,觀賞并學習了大腔戲表演。大腔戲是福建省解放以來發現的最古老劇種,也是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學習大腔戲
社會實踐隊隊員們首先在永安市博物館探尋大腔戲的起源,了解到大腔戲距今已有670多年的歷史。并進一步在畬鄉民俗街上學習了大腔戲的角色行當、身段、科介臺步以及特色技藝。隨后,社會實踐隊隊員們親身觀看了大腔戲的精彩演出。大腔戲傳承人們身著精美的戲服,演繹著歷史長河中的故事,讓觀眾深深感受到了大腔戲的獨特魅力。
體驗大腔戲
在傳承人的悉心指導下,社會實踐隊隊員們也親身體驗了一把大腔戲的表演。他們穿上精致的戲服,站在舞臺上,隨著鼓點響起,齊聲唱道:“回轉京城,烈馬揚鞭步回程。”那一刻,表演者仿佛穿越了時空,與大腔戲中的角色融為一體。
探尋大腔戲
表演結束后,社會實踐隊隊員張芷墨采訪了大腔戲的傳承人邢承榜老師。邢老師介紹,大腔戲源于明代,在青水畬族鄉與畬族文化融合中獨具特色。劇團現有成員十余人,雖非全職,但他們對大腔戲的熱愛不減。大腔戲曾榮獲地方多項榮譽,然而傳承之路卻面臨觀眾減少的挑戰。盡管如此,政府仍在積極保護這項非遺文化。邢承榜老師對未來充滿信心,并希望更多人關注并傳承大腔戲。
此次大腔戲的探尋之旅不僅讓社會實踐團隊隊員們深刻體會到了大腔戲的藝術價值,更激發了大家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意識。福建醫科大學“探尋畬鄉非遺,體悟閩人智慧”社會實踐團隊認識到,他們需要繼續努力,將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發揚光大,讓更多人了解和欣賞到大腔戲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