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著寧陽之行的一些照片,我的思緒翻飛,不知不覺間,前幾天給小朋友們講述雷鋒精神的畫面浮現在眼前......
泰安市寧陽縣,一個充滿煙火氣的小縣城。得知我們想要為當地兒童教育出一份力,社區負責人十分高興。他圓圓的臉上寫滿了真誠和熱情,主動同當地政府聯系,為我們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助力。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我們擁有了特批“陣地”——一間小小的會議室。于是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那是一個明媚的午后,小朋友們陸陸續續吃過午飯返回教室。午后的光線有些刺眼,透過窗戶灑在演示文稿上,封面上青年人的紅色形象開始微微發散起金色光芒。大概是年齡較小的緣故,他們總是有用不完的活力和說不完的話。因此,臺下的竊竊私語不絕于耳。“誒,你知道下節課講啥嗎?”“這個人你認識嗎?”“我知道......”“老師的PPT好紅啊”“你中午吃的啥”......
我拍了拍手,課堂安靜下來。“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走近一個榜樣人物——雷鋒,大家聽說過他的名字嗎?”聽到我們這節課主人公的名字,大家反應不一。年紀小一些的眼里有些迷茫地搖了搖頭,年紀大一些的驕傲地給出了肯定的答復。但是隨著講解內容的深入,他們眼里都閃起了崇拜尊敬的光芒。在聽到雷鋒同志因公殉職年僅22歲時,一些小同學遺憾地嘆了口氣,但眼里敬仰的光卻更亮了。
當我問“你們在雷鋒同志身上學到了什么呢?”,小朋友們七嘴八舌,“多做好事”“忠于職守”“誠實善良”“堅定不移”,甚至有學生說出了視頻材料里的“堅定無產階級立場”。我驚嘆于他們的詞匯使用,更感動于新一代的幼小心靈又再一次沐浴在了雷鋒精神的光芒之中。偉人不可常在,但精神永不腐朽。這是中華民族的傳承,更是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
弦歌不輟,薪火相傳。我想,對他們而言,這節課或許不是讓他們最感興趣的,也可能不是最讓他們印象深刻的,但是文載于物,族髓附間,小小的紅色基因種子已經種下,在他們未來的學習中、生活里一定會抽枝發芽。
教育不是把桶裝滿,而是把火點燃。恍然間,我似乎能夠看見,那些在教室里端正的小身板、那些眼神清澈的小小少年正意氣風發、步履鏗鏘地向前邁進,他們的身后枝葉葳蕤、春意盎然。
投稿人丨郭永慧
學院丨經濟學院
學號丨202300020145
職務丨經濟學院新聞中心采編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