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戰略縱深推進之際,廣西師范大學“河流衛士”團隊以多元實踐書寫青春擔當:從百名學子返鄉播撒環;鸱N,到跨省對話解碼民間護河智慧,再到生態課堂激活童趣創想,這支高校環保先鋒隊構筑起貫通校社、聯動代際的生態文明育人矩陣,為新時代青年參與環境治理提供了鮮活范本。
高校攜手植綠意,知行合一啟新程
2025年1月20日,廣西師范大學青年志愿者協會與“河流衛士”團隊聯合發起的“綠韻啟智,環保踐知”寒假專項志愿服務活動正式啟動。本次活動以"返鄉播撒環保種,知行合一育新苗"為特色,組織百名志愿者返回生源地,自1月20日至2月20日期間因地制宜開展環保科普教育。
河流衛士團隊為志愿者配備由河流衛士團隊編撰的河流保護課程包,內含生物多樣性、流域生態系統、低碳生活化學原理等多個主題課程。志愿者根據服務對象認知水平開展差異化教學,針對不同年齡群體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此次創新實踐通過青年學子與基層群眾的深度互動,構建起高校環境教育與社區生態文明的傳導鏈條,使綠色發展的種子在代際傳播中萌芽,為全民環境素養提升探索出可持續的青年行動范式。
團隊成員開展“綠韻啟智,環保踐知”寒假專項志愿服務活動
雙江對話探真章,護河問道啟新程
2025年2月8日,廣西師范大學“河流衛士”社會實踐團隊赴江蘇省靖江市179志愿者協會,開展“社會組織生態保護之路:經驗、困境與突破”主題訪談。此次對話聚焦民間環保組織在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角色定位,旨在通過深挖社會組織實踐經驗,為高校志愿服務項目注入創新動能。
上午9時,團隊與協會創始人姚煒平展開深度交流。訪談中,姚煒平重點解析了社會組織轉型生態保護的破局之路:從傳統志愿服務轉向專業化環保行動,建立"動態積分+分層培訓"的志愿者管理體系,形成政府資源與民間力量的良性互動機制。此次調研標志著“綠韻啟智,環保踐知”志愿服務行動進入提質增效階段。未來雙方擬通過共建流域監測站、共編環保實踐手冊等舉措,推動長江流域生態保護行動向縱深發展,為構建全民參與的生態文明共同體貢獻智慧與力量。
廣西師范大學河流衛士社會實踐團隊與179志愿者協會成員合影留念
跨科融創生態課,代際傳承護河心
2025年2月15日,廣西師范大學“河流衛士”團隊成員王薇走進桂林市資源實驗中學,開展"童眼觀碧水·小手護家園"主題環?破照n堂。王薇將生物鏈知識融入互動游戲,引導孩子們用放大鏡觀察底泥微生物,通過PH試紙檢測模擬水質變化。
“環保不是背誦概念,而是建立生命聯結。”王薇在課后訪談中強調。這場跨界生態課堂不僅點燃了孩子們探索自然的好奇心,更在稚嫩心田播下知行合一的綠色種子,通過“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區”的傳導效應,為構筑長江流域生態屏障培育新生代守護力量,F場展示的學生創意作品——用廢舊塑料瓶改造的"智能水位監測儀",正是孩子們在課后延伸實踐中提交的成果。
團隊成員于桂林市資源實驗中學開展科普課堂
從寒假返鄉實踐的星火燎原,到社會組織經驗的反哺創新,再到生態課堂的童心啟蒙,“河流衛士”團隊始終踐行著“知與行互促,教與研共生”的行動哲學。一個個以智慧澆灌綠意的青春故事,正通過高校智庫與社會力量的協同共振,轉化為守護母親河的永續動能,當社區河道旁活躍著青年志愿者的監測身影,這便是對"美麗中國"建設最生動的青春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