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5日至20日,廣西師范大學“金繡前程”瑤族織繡調研團隊前往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開展了一場以“探索旅游新業態下瑤族織繡創新傳承路徑”為主題的社會實踐調研活動。為深入了解瑤族織繡的傳承現狀與創新發展需求,調研團隊精心策劃并開展了此次調研活動。
期間,團隊成員參觀了金秀瑤族自治縣的瑤族博物館,通過豐富的展品與詳實的介紹,深入了解瑤族織繡的歷史淵源、工藝流程以及其在瑤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博物館內陳列的精美織繡作品,讓團隊成員深刻感受到這一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底蘊。
圖為金秀瑤族博物館內展示的瑤族服飾。張婷 供圖
在調研過程中,團隊還采訪了瑤族織繡非遺傳承人龐伊蔓。據悉,龐伊蔓自幼跟隨長輩學習技藝,憑借精湛的技藝和對傳統文化的執著堅守,將瑤族織繡的精髓代代相傳。龐伊蔓向調研團隊展示了織繡過程中的關鍵技藝,分享了在傳承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挑戰,如傳統技藝的傳承人數量減少、市場需求有限、產品創新不足等。她表示,希望借助旅游新業態的東風,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瑤族織繡,為這一古老技藝注入新的活力。
圖為調研團隊采訪非遺傳承人龐伊蔓。張婷 供圖
此外,調研團隊還與金秀瑤族自治縣非遺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進行了深入訪談。工作人員詳細介紹了當地在非遺保護與傳承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與取得的成效,包括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扶持非遺傳承人創業等。同時,工作人員也指出,在旅游新業態快速發展的當下,非遺與旅游的融合是實現非遺可持續傳承的重要途徑。通過開發具有瑤族織繡特色的旅游產品、打造非遺主題旅游線路、舉辦非遺文化體驗活動等方式,可以讓游客在旅游過程中親身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從而推動非遺的傳播與傳承。
圖為調研團隊采訪金秀文化館館長。張婷 供圖
經過為期五天的調研,“金繡前程”瑤族織繡調研團隊對瑤族織繡的傳承現狀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并初步探索出了一些在旅游新業態背景下非遺瑤族織繡創新傳承的路徑。團隊成員表示,他們將把調研成果整理成詳細的報告,為當地政府、非遺保護部門以及相關企業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助力瑤族織繡在新時代綻放新的光彩。
此次調研活動不僅為瑤族織繡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向,也展現了廣西師范大學學子對非遺文化的熱愛與擔當。他們以實際行動為非遺傳承注入了青春力量,為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創新貢獻了自己的智慧。未來,隨著更多類似的調研與實踐的開展,相信非遺文化將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