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博山區中郝峪村:古韻新貌,鄉村振興的典范
在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池上鎮,坐落著一座兼具古韻與活力的村落 —— 中郝峪村。近日,青鳥聯農實踐團走進這片承載著歷史記憶、迸發著現代生機的土地,親身感受中郝峪村在鄉村振興道路上走出的獨特路徑,探尋其從傳統村落蛻變為 “全國典范” 的奧秘。
中郝峪村被群山溫柔環抱,山間云霧繚繞,溪流潺潺,自然風光格外宜人。據村中老人回憶,村子因地處上郝峪村與下郝峪村之間而得名,村南側留存著古代舊村遺址,早年楊姓人家在此定居繁衍,留下了不少承載歲月痕跡的石屋、古道與民俗印記,為村莊增添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這份獨特的魅力與發展成果,讓中郝峪村收獲了諸多榮譽:2019 年 7 月,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同年 12 月,又被認定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成為鄉村振興領域的 “標桿村落”。
漫步村中,實踐團成員既能觸摸到歷史的溫度,也能感受到現代鄉村的活力。近年來,中郝峪村依托 “山水環繞、文化悠久” 的資源優勢,以鄉村旅游為突破口,實現了從貧困落后到富裕興旺的華麗轉身。早在 2007 年,村子便打破傳統發展思路,開啟鄉村旅游探索之路 —— 通過 “村民入股、公司化運營” 的創新模式,將全村分散的房屋、山林、耕地等資源整合起來,統一規劃、統一運營,逐步打造出集 “觀光賞景、休閑度假、農事體驗” 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綜合體。如今走進村里,400 多間翻新后的石屋錯落有致,既有傳統村落的古樸韻味,又配備了現代化生活設施;特色農家菜館里飄著飯菜香,手工煎餅、山野燉菜等美食吸引游客駐足;民俗體驗點內,織布、陶藝等傳統手藝展示,讓游客沉浸式感受鄉村文化魅力,每年都有大批游客慕名而來,為村莊帶來旺盛人氣與經濟活力。
在發展旅游產業的同時,中郝峪村始終將生態環境保護擺在突出位置,堅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的理念。村里制定了嚴格且細化的村規民約,小到垃圾分類、家禽飼養,大到山林保護、河道管理,都有明確規定,實現了 “村規民約制度化、村民行為規范化”,讓環保理念融入村民日常生活。此外,村莊持續加大生態投入,組織村民開展植樹造林,在山間種下大片松柏、果樹;對村內河道進行清淤疏浚,修建生態駁岸,讓溪水重新清澈見底。如今的中郝峪村,山更青、水更綠,空氣清新宜人,成為名副其實的 “宜居宜游美麗鄉村”。
鄉村振興的核心是讓村民過上好日子,中郝峪村在社會保障與民生改善方面同樣成果顯著。2018 年 6 月,村里的 “長者食堂” 正式運營,村民一日三餐全免費 —— 清晨有溫熱的粥品、饅頭,中午和晚上有葷素搭配的熱菜,不僅解決了老年人做飯難的問題,也減輕了全體村民的生活負擔,讓大家感受到 “集體大家庭” 的溫暖。除此之外,村莊還逐步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建立村衛生室,配備專業醫護人員,為村民提供基礎醫療服務;與周邊學校合作,保障孩子們就近接受優質教育;設立文化活動中心,定期開展廣場舞、書畫展覽等活動,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實現了 “物質富裕、精神富足”。
中郝峪村的發展實踐,為鄉村振興提供了 “可復制、可推廣” 的寶貴經驗 —— 以特色產業激活鄉村活力,以生態保護守護發展根基,以民生改善凝聚村民力量。實踐團成員在走訪中感慨,中郝峪村用實際行動證明,傳統村落只要找準定位、創新模式,就能在鄉村振興的浪潮中煥發新的生機。相信未來,中郝峪村將繼續秉持初心,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穩步前行,書寫更多關于 “古韻新貌” 的美好篇章。
社會實踐活動推薦
- 鞍鋼轉型:鋼鐵巨人的綠色答卷
- 7月23日至24日,東北大學"馬院赴遼寧鞍山社會實踐團"前往鞍鋼博物館、鞍鋼生態園、大孤山鐵礦等地點開展研學活動。通過觀摩綠色化生產
- 08-23 關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