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背景
為響應社區志愿服務號召,助力解決轄區內部分家庭暑期子女照護難題,我們團隊主動參與荔灣區橋中社區小學生夏令營志愿服務工作。橋中社區作為務工人員聚居區,不少家庭父母因生計忙碌,難以在暑期給予孩子充分陪伴與引導,夏令營的志愿服務恰好能填補這一空白,為孩子們提供安全、有益的成長環境。
在陪伴小學生的過程中,我們始終秉持“引導為先、關愛為本”的原則開展工作。一方面,注重以興趣為切入點激發參與熱情,通過組織趣味閱讀、科普小實驗等活動,培養孩子們的探索精神與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堅持平等溝通的方式,尊重每個孩子的表達欲,在集體活動中鼓勵他們主動分享想法、協作完成任務,既關注行為規范的引導,也重視獨立人格的培養。同時,針對個別性格內向的孩子,采取一對一交流、小組融入等方式,幫助他們建立自信,融入集體。
通過系統性的陪伴與引導,旨在讓孩子們在暑期不僅能得到妥善照護,更能在互動中收獲知識、學會合作,切實為社區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貢獻一份力量。
圖1 青少年夏令營開營儀式
成員介紹
創新實踐與統籌協調的多面手——劉日寧,在學術競賽與項目實踐中展現出卓越的創新思維與執行力。他曾斬獲“挑戰杯”校賽一等獎,憑借敏銳的問題洞察力和系統的方案設計能力,從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在“互聯網+”大賽中,他帶領團隊一路過關斬將闖入省賽決賽,展現出強大的團隊協作與資源整合能力;其主導的項目成功獲得省級立項,更體現了他對課題深度挖掘與實踐落地的把控力。這些經歷讓他具備三大核心優勢:其一是快速響應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在夏令營活動突發狀況時迅速提出可行方案;其二是統籌規劃意識,可協助優化活動流程、合理分配資源,提升營期效率;其三是創新思維,能為夏令營環節設計注入新創意,增強活動吸引力。無論是協調各小組分工,還是應對臨時調整,他的綜合素養都將成為保障夏令營順利開展的重要支撐。
跨文化溝通與細節把控的踐行者——鄧智峰在語言能力與學術競賽中彰顯出扎實的專業功底與嚴謹態度。他榮獲省級英語翻譯大賽三等獎,不僅具備出色的跨語言溝通能力,更在文字打磨中養成了關注細節、追求精準的習慣;同時,他與劉日寧共同斬獲“挑戰杯”校賽一等獎,展現出團隊合作中高效的執行力與責任擔當。他的優勢在夏令營中極具實用價值:其一,溝通能力可助力互動環節的順暢推進;其二,細節把控力能在活動籌備中精準排查疏漏,確保流程銜接無虞;其三,協作精神讓他能快速融入團隊,無論是協助管理營員、整理活動記錄,還是配合突發任務,都能以嚴謹細致的態度高效完成。他的參與將為夏令營的國際化交流、流程規范化提供有力保障,讓活動在細節處更顯專業與貼心。
組織協調與應急應變的實干者——涂炫潮,在活動統籌與實踐服務中凸顯出扎實的執行功底與靈活的應變智慧。他負責團隊分工與進度把控,展現出清晰的組織邏輯與高效的推進能力;,體現出對實踐需求的精準捕捉與落地執行的韌性。他的優勢為夏令營提供多重支撐:其一,組織協調能力可系統化梳理營期日程,明確各環節責任人,避免流程混亂;其二,應急應變素養能在天氣突變、設備故障等突發情況時快速聯動資源,制定替代方案;其三,共情與溝通力讓他擅長傾聽營員需求,無論是協調住宿調整還是解答疑問,都能以耐心態度搭建信任橋梁。他的參與將為夏令營的有序推進筑牢“安全閥”,讓活動在嚴謹中不失溫度,在順暢中更顯周全。
圖2 于黨群服務中心工作
活動內容
聚焦公共文化服務“滴灌”,推出象棋啟智、臉譜工坊等多元活動課程,以“小課堂”串聯“大服務”,讓傳統文化從“陳列館”走進“生活場”,用知識傳承與實踐體驗滋養社會文化生態,特色課程繽紛亮相。
1.“智慧棋局”象棋課成為焦點,隊員們化身棋藝導師,從趣味殘局破解到基本戰術講解,為孩子們叩響智慧之門,在楚河漢界間領略策略與耐心;
2.“國粹臉譜工坊” 則帶領孩子們探索京劇藝術瑰寶,通過講解臉譜色彩密碼、親手繪制個性臉譜,讓古老藝術在筆尖“活”起來;
3.“奇趣科學實驗室” 課堂上,師生動手操作趣味實驗,見證彩虹瓶的誕生或探究浮沉奧秘,讓科學原理在探索中變得觸手可及。多元課程依次鋪展,為鄉村孩子打開認知新窗口,點燃學習熱情,讓知識與興趣的種子在開學首日悄然播撒進孩子們心間;
4.“創意手工課”上,師生們巧手改造舊物,賦予尋常材料新生命,創作出獨一無二的手工作品,激發想象與創造力。多元課程依次鋪展,為鄉村孩子打開認知新窗口,點燃學習熱情,讓知識與興趣的種子悄然播撒進孩子們心間。
圖3 與孩子們互動
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
一顆心喚醒另一顆心❤
這并不是簡單的走個形式
它是一次知識的傳達
一次心靈的啟迪
一次愛的交流
圖4 結營儀式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