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來路,踏新程|第一站,探訪94歲老兵的革命之旅
【寧波工程學院建筑與交通工程學院21級交通工程2班7月12日訊】(通訊員 勵曉瑩) 6月28日上午,寧波工程學院紅賡知行實踐團成員前往慈溪市古塘街道團圈社區采訪退伍老兵李春園,探訪李春園老先生的革命之旅。
李春園老先生現已94歲高齡,1929年2月出生于山西省洪洞縣南官莊的一個貧困農民家庭,1947年8月參加革命工作,194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4年于重慶第二炮兵學校年畢業。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尉軍銜。離開家鄉洪洞縣至今已有70個年頭。
采訪當日,紅賡知行實踐團的成員們懷著緊張且期待的心情來到李春園老先生的家里,受到了老先生及其家人的熱情接待。見到實踐團的成員們,李春園老先生感到十分激動,簡單的介紹過后,老先生便給采訪者們講起了他的故事。
李老先生首先回想起了他的故鄉,“請問你的老家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說的是明朝朱元璋把人口眾多的山西省移民100多萬遷到周邊省份河南、河北等地,這些移民常懷念老家山西,編出了這個民謠。老先生雖然已是鮐背之年,仍能與實踐團成員們侃侃而談。隨后他又談到京劇《玉堂春》里蘇三受殺人冤案陷害得不到平反,俗話說“洪洞縣里真無有好人”。這兩件事使洪洞縣在中國成為人人皆知的縣,實踐團成員們聽后,都能感受到老先生對家鄉的自豪感!
采訪者詢問李春園老先生選擇參加革命的動機是什么,老先生回憶小學時,家鄉被日本鬼子占領,學校被迫停課,全家老小都被拉去做苦力,一旦犯錯就要被懲罰。日本鬼子命令農民晚上在鐵路、公路沿線巡邏,防止八路軍的進攻,其中就有李老先生的父親。老先生激動地說,他永遠不會忘記做亡國奴的痛苦和仇恨,他想要參軍,保家衛國,絕不讓家鄉人民再受日本鬼子欺負。
采訪者們了解到,李春園老先生于1947年參軍被分配到太岳軍區19分區特務連做戰士,進行了多次跋涉,參加了多場戰役。
1948年3月,臨汾戰役打響,李春園所在連隊被派去支援,一天晚上全排集合聽排長講話。不料炸彈飛來,在近處爆炸,一下子打傷了三個人:班長頭頸受傷,一位老兵肋骨骨折,李春園也被炮彈打斷了右腳的一個腳趾。李老先生脫下襪子,給實踐團成員們展示了當年的彈痕,隊員們心中對老先生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是因為有老先生這樣的前輩為國家、為人民奉獻了自己,才有了如今和平安寧的生活。
李春園老先生回憶印象最深的戰斗,是在1950年支援解放大西北。隊伍先后經過山西、甘肅、青海等地,日行至少80里,日夜兼程,過程十分艱苦。經過黃河時,用羊皮筏子和牛皮筏子渡河,河水翻滾水流湍急,一不小心就會翻船,直到第三次渡河才有了一座鐵橋。部隊到青海民和縣不久又返回甘肅省岷縣休整,當地干旱少雨水資源稀缺,有時全軍整天沒有水喝,連續幾天急行軍,腳上滿是水泡。12月大雪渡白龍江,大家脫掉棉褲,因為沒有內褲,只能赤裸過河,到農民家再烤火取暖,受盡凍寒之苦。
聽到這些故事,成員們內心翻騰洶涌,感慨那個時代的艱苦不易、更感慨李春園老先生和所有戰士們的勇敢與奉獻。
采訪者們問李老先生“您對當代青年有什么期望和寄語呢?”李老先生拿起桌上的《干在實處勇立潮頭—習近平浙江足跡》說道,這是一個很好的時代,我們的國家在黨、在習近平的帶領下越來越好,越來越強,我們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做新時代好青年!他希望大學生能夠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報效社會。
通過與李春園老人的親切交談,成員們堅定了自身的革命信念。生在和平的好時代,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用知識報效祖國,肩負起延續盛世的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
寧波工程學院紅賡知行實踐團 責任編輯:劉筱宇
- 參觀市政府,助力生態保護
- 為了解東營市如何推動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7月26日,山東理工大學管理學院融綠青東實踐團參觀東營市市政府,與政府工作人
- 07-30 關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