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
2020年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講過:“我們一定要牢記革命先輩為中國革命事業付出的鮮血和生命,牢記新中國來之不易。創業難,守業更難。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要很好學習了解黨史、新中國史,守住黨領導人民創立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世世代代傳承下去。”作為曲阜師范大學“尋訪紅色足跡,勇擔時代重任”實踐團,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繼承和發揚紅色基因,在2022年7月8日,我們來到壽光市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陳列館參觀學習,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
在壽光市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陳列館于2019年12月29日正式開館,陳列館外的周圍陳列著跑車炮架,能夠深切感受到戰爭年代的殘酷和革命先輩的紅色血脈。
走進展廳,黨旗飄揚。先輩在黨旗的指引下保家衛國,英勇殺敵,為如今的我們創造出和平安定的生活。新晉黨員在先輩雕塑的面前鄭重宣讀入黨誓詞,堅定自己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決心,向犧牲的先輩許下隨時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誓言,賡續紅色血脈。在當今的和平年代,我們不應只是草草參觀了紀念碑、雕塑,我們更應體會到背后戰爭年代人民所遭受到的壓迫,作為青年,我們更應以史為鑒,自立自強,不辜負先輩對我們青年一代的期許,創造更加繁榮富強的未來。
隨講解員走進壽光市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的歷史軌跡,我們知道了八支隊在黨的領導下進行英勇無畏的革命斗爭史和南征北戰、英勇殺敵的光輝戰斗歷程。展現出黨組織為組建抗日武裝八支隊,從籌劃到起義,從建立到壯大,直到東征、西進和南下的整個戰斗里程,以及八支隊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浴血奮戰,前赴后繼,成為南征北戰不可戰勝的一支武裝力量。我看到先輩們在抗戰中艱難發展的時代;看到了共產黨人勇赴國難,保家衛國,不懼犧牲的偉大精神;看到了壽光革命老區的英雄兒女慷慨赴國難、熱血浴中華的無畏精神;壽光市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展示出中國共產黨力挽狂瀾,拯救民族危亡的壯麗篇章。我們在講解員的引導中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抗戰勝利后,先輩以星星之火照亮華夏大地,用鮮血保衛人民的萬家燈火。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要了解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的來龍去脈,汲取我們黨和國家的歷史經驗,正確了解黨和國家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任務。這對正確認識黨情、國情十分必要,對開創未來也十分必要,因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壽光市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這段坎坷曲折的抗戰史,讓我們清晰地看到戰爭的殘酷,更加珍視先輩用生命、獻血為我們創造的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以史為鑒方能穩步向前,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讓先輩的英勇事跡、革命精神代代相傳。
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若我們對前進的道路心生迷茫,不妨走進紅色教育文化館,以黨的創新理論滋養初心,從黨的非凡歷史中尋找初心,在體悟我們后輩的責任使命中錘煉自身,來使自己更加銳意進取、開拓創新,通過艱苦奮斗、真抓實干創造更加繁榮富強的未來。歲月能改變山河,但紅色精神永不失落,也許戰爭的硝煙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愛黨、愛祖國的信念卻從未改變。
- 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
- 2020年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講過:“我們一定要牢記革命先輩為中國革命事業付出的鮮血和生命,牢記新中國來之不易。創業難
- 12-28 關注:22
- 東方文化之源,當代修身之所
-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 12-26 關注:28
- 助力防范電信詐騙,我們在行動
- 近幾年來,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方便及群眾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等優點不計其數,但是網絡給群眾帶來便利的同時
- 12-25 關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