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了解山西省晉中國家農高區現代農業發展情況以及鄉村振興工作開展情況,由西安工業大學學子組成的“訪智慧農業,感科技力量”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隊于2023年7月14日上午前往山西晉中太谷區范村鎮進行采訪調研。
實踐隊圍繞鄉村振興成效、發展過程、投資引進經驗、農戶合作模式以及未來規劃等方面對范村鎮鎮村干部以及部分群眾進行了采訪,通過調研交流,實踐隊員深入了解了當地鄉村振興成果、發展過程及未來規劃。
實踐隊首先就鄉村振興問題采訪了范村鎮副鎮長周國棟,近年來,范村鎮圍繞中央、省、市區安排部署,堅持以經濟發展為重心的理念,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政府積極“搭橋”,有效促進銀企雙向奔赴。他表示,在今后的鄉村振興工作中,范村鎮將繼續牢牢抓住“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推動群眾致富增收和鎮村高質量發展,交出一份合格的新時代答卷。
范村鎮格子頭村的田森番茄小鎮,是晉中國家農高區和山西農谷的重點項目,在抓產業、促振興方面起到了明顯的支撐作用。為更好地學習其運行模式及內涵,實踐隊來到格子頭村番茄小鎮,采訪格子頭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高瑞利,了解近年來番茄小鎮積極探索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途徑,立足本地優勢農產品資源,以產業發展為載體,采用“農戶+合作社+企業”的運行模式。實踐隊來到黃番茄種植棚,黃番茄外形艷麗,品質好,營養價值高且耐儲存,具有較高的市場競爭力。因此,合作社引入種植黃番茄,采取暖棚與冷棚交替種植的形式,期望能達到長年供給,提高產量,并以太谷為中心,逐步向周邊城市輻射,擴大種植規模,提高經濟效益。
在與企業職工和部分群眾的交談中,實踐隊了解到農企合作的關鍵在于發揮好合作社的橋梁紐帶作用,將番茄產業的購銷、加工、技術大戶組織起來,初步形成科技、生產、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鏈,實現了資源的合理流轉整合、優化配置、市場開拓。由此帶動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形成,將特色蔬菜種植與群眾增收有機結合,促進優勢整合和利益互補。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通過引進先進農業技術,提高番茄產品質量,從“望天吃飯”到“看天管理”,讓自然稟賦轉化為鄉村振興的發展優勢。讓農戶看到農業發展的廣闊前景,激發生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此穩定和提高生產的經濟效應。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田森番茄小鎮的發展,是范村鎮設施蔬菜產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范村鎮大力發展設施蔬菜和旱垣溫室,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三晉旱垣溫室第一鎮。”目前基本達到了“人均一畝、戶均一棚”的規模。依托特色蔬菜種植,強產業、延鏈條、樹品牌,增加特色農產品附加值,提質增效,將設施蔬菜逐步發展成為鄉村振興大產業,以農業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穩步邁向現代化的美麗鄉村。
本次采訪調研讓實踐隊員明白了鄉村振興建設思路,深化了對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解。同時,實踐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凝聚助推鄉村發展的青春正能量,營造全社會參與鄉村振興的良好氛圍,為鄉村振興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借鑒經驗。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年輕充滿朝氣,青春孕育希望,廣大青年要厚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以奮斗姿態激揚青春,不負時代,不負華年。實踐隊員們紛紛表示,通過本次采訪調研深刻感受到了國家對鄉村振興的重視程度,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應密切關注鄉村振興政策,充分發揮自身主動性和能動性,積極利用所學知識為鄉村振興事業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