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黃洛敏 姚嘉瑩 謝心語
7月12-13日,廣東海洋大學南珠先鋒實踐隊在海水珍珠主養殖區流沙灣推廣馬氏珠母貝優良品種和養殖育珠技術。
海水珍珠產業是廣東的特色、特種海洋經濟產業之一。近年來,在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下極端天氣頻發,流沙灣夏季出現持續高溫現象,育珠貝大規模死亡。例如,2019年6月下旬至7月底,流沙灣水溫持續大于32.5 ℃,育珠貝死亡率高達90%,給珠農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圖2 馬氏珠母貝流沙灣內灣養殖區
為了規避因高溫引起育珠貝高死亡風險,廣東海洋大學構建了
流沙灣內灣+外灣接力育珠模式:5月份植核后,充分利用灣內風浪小和餌料生物豐富的特性進行育珠貝休養,提高成活率和留核率。6-7月份休養期結束后,珍珠囊已經形成,此時已至高溫期,將育珠貝轉移到流沙灣外灣進行養殖,利用外灣的溶解氧高、水流通暢等特點,規避高溫期間灣內的不利影響,提高育珠貝存活率。10-11月份高溫期結束,將育珠貝再轉移到灣內養殖,利用灣內餌料生物豐富的優勢,促進育珠貝分泌珍珠質,形成優質珍珠。
圖3 珠農開展接力育珠,轉移育珠貝
按照廣東省省委關于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重大部署,結合廣東省團委制定了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工作方案,廣東海洋大學南珠先鋒實踐隊與雷州市覃斗鎮“一對一”結對,依托廣東雷州海水珍珠科技小院和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駐鎮幫鎮扶村團隊,緊密結合學生的專業,發揮技術優勢,深入海水珍珠主養殖區一線開展活動主題為“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的社會實踐,著力于培育優質南珠,賦能海水珍珠產業振興。


圖4 指導老師楊創業帶領隊員查看流沙灣外灣育珠情況
據珠農反饋,南珠先鋒實踐隊推廣的流沙灣內灣+外灣接力育珠模式與傳統養殖模式比較,育珠貝的成活率提高了50%以上,顯著提高了珠農的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