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漫長歲月中養育了無數中華兒女,也孕育了華夏文明的精神特質見證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歷史演變。黃河博物館作為世界上最早成立的江河博物館之一,截止2016年是中國唯一一座以黃河為專題內容的自然科技類博物館,隸屬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博物館的前身是成立于1955年的“治黃展覽會”。1987年6月,正式更名為黃河博物館,舒同先生題寫館名。2016年,黃河博物館已成為多家大、中、專等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素質教育基地和社會實踐基地。并在2018年10月11日,入選“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名單。
在隊長的帶領下,實踐團一行人進入了黃河博物館。在博物館內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序廳壺口瀑布的彩繪以及毛澤東題寫的“沒有黃河,就沒有我們這個民族”。實踐團的同學們了解到了整個展廳以華夏國脈黃河巨龍的縮影為主題來介紹黃河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在黃河流域不僅有我們熟悉的炎黃二帝、大禹治水、伏羲女媧造人的傳說故事,更多的是祖先留給我們文明的遺跡。正如在文明之光展廳陳列著在黃河上游甘肅馬家窯出土的彩陶。在彩陶上已經出現了十分精美的紋路,這讓我們產生對祖先生活的無限遐想。
回顧過程,感受文化底蘊。
在結束實踐之旅時,實踐團的同學們一直認為剛進入展廳時,巨幅的壺口瀑布彩繪讓我們感覺到十分的震撼。奔騰不息的黃河水就象征著我們中華民族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奮發向上的民族精神。黃河博物館通過圖片、錄像、圖表、工程模型、實物標本等向我們展示和介紹了黃河的地理地貌氣候等自然概況。人類活動所產生的黃河文化以及水旱災害、河患治理、水資源開發利用、黃河遠景規劃等為人們了解黃河的歷史提供了真實可靠的資料。我們穿梭在黃河博物館的各個展廳之間,近距離接觸黃河文化。黃河博物館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傳播水利科學知識、宣傳現代治黃成就、增強公眾水患意識的重要場所。黃河博物館內的陳列都在向我們、向人民展示著黃河文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守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