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大學(華東)9月6日訊】(通訊員:任宸茗)支教隊隊員劉煒婷(等等老師):在做校長采訪的時候,我真切感受到校長對于教育的情懷,對于學生的熱愛。
校長用心建設學校,為了讓學生受到更好的教育,留下優質的老師,校長完善硬件設施,給老師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學習環境,校長的遠見實讓我感慨。校長還反復提到,教育需要情懷,也教導我們做自己喜歡的崗位也需要情懷,做事情無形中會消耗很多寶貴時間,但是別人不做的事,我們也應該要去做。這番話讓我收益頗深,很多事情只有持之以恒的做,任勞任怨的做,才能真正的做出一番,就拿支援貧困地區來說,光說不練,紙上談兵,校長大學畢業就到了這個地方工作,堅持二十余載,用自己的熱血建設學校,為貧困地區帶來曙光,是實打實的為地區做出了貢獻,每年壩草小學能考上六七個大學生,就是這個地區發展最大的希望。校長認為,地區脫貧是需要一代人的時間,完成對一代人的教育,才能從根本上帶領地區走出貧困,對此,校長對學生嚴格要求,嚴格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在思想上進行教育、學習,還通過學生行為光榮榜,改善學生行為等,均體現出校長在學生行為思想方面做出極大的努力。
此外,由于學校處在布依族環境中,具有民族屬性,校長挖掘地方特色,結合布依族傳統文化,對地方傳統進行保護,帶領年輕小孩學習傳承傳統,也非場值得尊重。不僅在學習方面,校長為了讓學生見的更多,看的更遠,多次帶領學生參加校外比賽,培養興趣愛好等,為學生前途著想,足以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火龍果基地雖然作為當地最大的產業,但實質上可能對于地區的脫貧工作收效甚微,校長也深知脫貧不是短期的目標,校長做好了十年乃至二十年的規劃,實在令人佩服其大局觀,不論是改善教育環境,還是學校規章制度,均能體現出校長培養學生的決心。很榮幸能來到這么一個學校支教,并和校長交流,這將會對我未來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雖然目前地區受限于環境制約,發展較為艱難,但是我相信,在壩草小學校長的帶領下,這一代學生一定能帶領良田鎮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支教隊隊長楊文杰(峰峰老師):
今年的火龍果基地是我第二次來火龍果基地參觀,通過與當地村支書的聊天我們對于當地特色產業發展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當地確實在積極探索發展當地經濟的新方式。比如,將原本當地單純種植火龍果基地改造成520基地,并在五月二十號邀請廣大群眾來參觀,借以開發當地旅游業;將閑置的山地改造,安裝太陽能發電板,收取租金;學習當地特色產業(蜂糖李)積極探索適宜當地種植在當地的水果作物(例如火龍果,百香果,燕窩果,香蕉等),借以刺激當地經濟的發展。
但是,在我們不斷調研的過程中,我們也確確實實發現了一些問題。其一,520基地地點比較偏僻,且游覽地點沒有配備其他的輔助的參觀項目,吸引不了外地游客,導致520基地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其二,當地種植各種水果的(蜂糖李除外),多是私人承包(利潤太低,個人小批量種植不劃算),普通農民無法從中獲得較高的利潤,還是存在大批量青年外出打工。其三,由于貴州當地的地形限制,當地灌溉土地及其困難,所以當地的水果收入很多都是要看當年的天氣情況。其四,探索新型且效益更高水果作物,需要更為高級的種植技術和種植條件,絕非一日之功。
盡管當地存在上述這些問題,但是我們決不能否認當地在改善民生上取得的卓越成就。比如說,當地在崇山峻嶺件保證了水泥路直通每一戶的家門口(即使有些村落之間相距10多公里無人居住);比如說當地的年輕村官不懈奮斗,通過不停地探索,走適合當地蜂糖李種植道路,帶領村民門走上致富道路;比如說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出去又走回來帶領,成為扎根與基層的大學生村官,為當地發展貢獻屬于當代大學生的青春力量。或許當地現階段的發展,仍然存在很多缺陷與不足。但是我相信在當地村官與當地村官的齊心協力,共同奮斗下,定能迎來更為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