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國家關于糧食安全的重要戰略部署,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激發青少年的愛國熱情與節糧意識,7月5日,河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糧韻國魂之隊”啟動了“稻米連心,愛國節糧”愛國宣講項目通過采訪駐村干部、參觀水稻種植基地、親身體驗等方式,提高對糧食種植過程、生產過程的認知,并向當地未成年人開展愛國節糧宣講活動,增強他們的節糧意識,激發其愛國熱情。
上午八時許,隨著第一縷陽光灑滿大地,項目團隊整裝待發,驅車前往位于新鄉市原陽縣太平鎮水牛趙村的原陽大米核心生態種植示范基地。抵達目的地后,團隊成員與時振方女士——水牛村的駐村干部,一同踏入了基地種植體驗區,進行了參觀與交流。時主任分享了原陽大米之所以被譽為“中國第一大米”的奧秘,首要歸功于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與生態轉換過程。她娓娓道來:“原陽大米之所以獨步天下,在于其無可比擬的地理環境。這里晝夜溫差顯著,為水稻生長提供了理想的溫度梯度,促進了營養物質的積累。更為神奇的是,原本看似不利的鹽堿地,在黃河水的滋養下,逐漸轉化為富含弱堿性的土壤,這樣的土壤條件使得產出的大米營養價值極高,口感細膩,風味獨特。”
“這一生態上的轉變,”時主任進一步強調:“不僅提高了原陽大米的市場競爭力,更深刻地改變了當地農民的生活面貌。通過種植優質水稻,他們的生活得到了顯著改善,民生福祉不斷提升。這不僅是農業現代化的一次成功實踐,更是我們共同守護糧食安全、促進鄉村振興的生動寫照。”時主任的講述,讓在場的每一位成員都深刻了解原陽大米背后的故事,對這片土地上的每一粒糧食都充滿了敬意。隨后,團隊成員在駐村干部的帶領下,走進了廣袤的水稻田間。小雨漫漫,稻田里一片翠綠,沉甸甸的稻穗預示著豐收的喜悅。大家紛紛挽起褲腿,赤腳踏入了泥濘的水田。在當地農民的示范和指導下,成員們將一排排秧苗穩穩插入泥土中,體驗農耕的智慧與樂趣。
午后,團隊成員深入當地餐飲店,不僅詢問了店家關于打包服務的具體實施情況,還深入探討了餐飲浪費的成因及解決之道。針對餐飲浪費問題,團隊成員向店家分發了節約糧食海報,向顧客傳達了節約糧食的重要性,成員也鼓勵店家將其張貼在店內顯眼位置,以提醒顧客珍惜糧食,減少浪費,共同推動社會向綠色消費模式轉變。
下午,團隊前往馬莊村,給當地青少年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稻米連心,愛國節糧”宣講會。宣講會上,團隊成員們結合白天的所見所聞,向青少年講述了糧食生產的過程,闡述了節約糧食的重要意義,還通過互動問答、情景模擬等形式,引導他們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節約糧食、反對浪費。他們聽得津津有味,紛紛表示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用實際行動踐行愛國節糧的承諾。
隨著宣講會的圓滿落幕,“稻米連心,愛國節糧”項目也畫上了句號。但這場關于糧食、關于愛國、關于責任的教育之旅才剛剛開始。糧韻國魂之隊也將積極聯合政府部門以及廣大媒體,共同推動愛國節糧教育的深入開展,讓節約糧食、珍惜資源的理念深入人心,為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貢獻青春力量。
(管理學院 撰稿 黃婧蓉 屈星星 審稿 馮梅)
圖一:成員隨當地農民下田體驗
圖二:向當地青少年開展宣講活動
圖三:成員向餐飲店發放節約糧食海報
圖四:在原陽種植示范基地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