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麗)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宏偉藍圖下,臨沭縣正以其獨特的產業模式和創新路徑,書寫著鄉村振興的新篇章。2024年7月21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筑夢鄉村熠青春”實踐隊踏上了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深入臨沭縣歐拉公司、朱村以及曹莊鎮王賀村,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走訪實踐。從鄉旅融合的新探索,到傳統手工業的復興,再到種植業與養殖業的雙輪驅動,每一處都涌動著鄉村振興的蓬勃生機,共同繪制出一幅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鄉旅融合新畫卷:臨沭歐拉公司引領鄉村旅游產業振興之路
在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中,臨沭縣歐拉公司以其獨特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正繪制著一幅鄉旅融合的新畫卷。近日,實踐隊員深入歐拉公司,實地探訪了這家企業在推動鄉村旅游產業振興中的創新實踐。
歐拉公司坐落于風景秀麗的臨沭縣,依托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將鄉村旅游作為突破口,探索出了一條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徑。公司精心打造了一系列鄉村旅游項目,不僅保留了鄉村的原始風貌和生態特色,還巧妙融入了現代旅游元素,讓游客在體驗田園生活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鄉村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歐拉公司的引領下,鄉村旅游不再是簡單的觀光游覽,而是成為了一種集休閑、度假、文化體驗于一體的綜合型旅游產品。公司注重挖掘鄉村文化資源,通過舉辦農耕文化節、手工藝品展銷會等活動,讓游客深入了解鄉村的歷史傳承和民俗文化。同時,歐拉公司還積極與周邊農戶合作,推動農產品加工和銷售,帶動了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實現了農民增收致富。
圖為實踐隊員在歐拉公司參觀柳編工藝品。中國青年網通訊員李麗攝
朱村變遷記:傳統手工業煥發新生,點亮鄉村振興夢
走進朱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生動的傳統手工藝制作場景。村民們圍坐在一起,熟練地編織著竹籃、制作著陶瓷、雕刻著木器,這些曾經幾乎被遺忘的手工藝,在朱村煥發了新的生命力。據了解,近年來,朱村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號召,深入挖掘本地傳統手工藝資源,通過技能培訓、品牌打造和市場拓展等一系列措施,讓傳統手工業成為了推動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朱村的轉型過程中,實踐隊員看到了鄉村風貌的顯著變化。曾經破舊的村舍被修葺一新,街道兩旁開設了多家手工藝品店鋪,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參觀購買。同時,朱村還注重文化傳承與創新,定期舉辦手工藝文化節,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到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朱村景點宣講人員。中國青年網通訊員李麗攝
更為重要的是,朱村的成功實踐為鄉村勞動力、土地等資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寶貴經驗。通過發展傳統手工業,朱村不僅解決了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還促進了土地資源的多元化利用,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王賀村綠色田園夢:種植業與養殖業雙輪驅動,共繪鄉村振興新篇章
在鄉村振興的浪潮中,臨沭縣曹莊鎮王賀村以其獨特的種植業與養殖業雙輪驅動模式,正穩步邁向綠色發展的康莊大道。近日,實踐隊員深入王賀村,親身感受了這片土地上正蓬勃興起的鄉村振興新氣象。
王賀村地處平原,土地肥沃,氣候適宜,為種植業與養殖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年來,王賀村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形成了以種植優質果蔬和養殖生態畜禽為主的兩大支柱產業。
實踐隊員了解到在種植業方面,王賀村推廣了現代農業技術,引進了高產高效的作物品種,實現了農作物種植的科學化、規模化。村民們利用先進的灌溉系統和病蟲害防控技術,確保了農作物的優質高產。同時,王賀村還注重農產品的品牌建設,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拓寬了銷售渠道,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
在養殖業方面,王賀村堅持生態養殖理念,推廣了循環農業模式。村民們利用農作物秸稈等農業廢棄物作為養殖飼料,既降低了養殖成本,又減少了環境污染。同時,他們還注重畜禽糞便的資源化利用,通過建設沼氣池等設施,將畜禽糞便轉化為有機肥料和清潔能源,實現了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種植業與養殖業的雙輪驅動,不僅促進了王賀村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還帶動了鄉村風貌的轉變和鄉村文化的繁榮。如今的王賀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未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王賀村將繼續秉持綠色發展理念,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宏偉目標而不懈奮斗。
圖為臨沭縣王賀村桑蠶基地。中國青年網通訊員李麗攝
回望臨沭縣歐拉公司、朱村以及王賀村的每一個角落,實踐隊員深刻感受到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強大生命力和無限潛力。鄉旅融合的新模式、傳統手工業的復興之路、種植業與養殖業的雙輪驅動,這些實踐不僅為鄉村帶來了經濟上的繁榮,更在精神層面上激發了村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圖為筑夢鄉村熠青春實踐隊全體合照。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麗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