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連線,共攜曙光
7月18日,伴隨著夏日的蟬鳴與稻香,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傾聽百村村支書-使命與擔當下的鄉村振興之路”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滿懷激情與夢想,踏上了一段意義非凡的旅程。本次活動積極響應國家關于青年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號召,以“鄉村振興,青年擔當”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社會服務與調研活動。
活動伊始,實踐團隊受到了村支書的熱情接待。在簡短的見面后,村支書介紹了村里的基本情況,分享了近年來在鄉村振興政策引領下,村子在農業經濟、文化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就。隨后,實踐隊員與村支書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深度訪談。村支書詳細講述了自己作為“領頭羊”,如何帶領村民們克服困難,開拓創新,將鄉村振興戰略轉化為具體行動的過程。在采訪中,實踐隊員得知了此鄉村的主要經濟產業是水稻,小麥等傳統農作物,近來年推廣使用現代種子、化肥、農藥以及智能農機具,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除了農業收入外,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如養老金、補貼)也構成了農村居民的重要收入來源。大多數農民會在農閑時間向城市轉移,從事制造業、建筑業、服務業等工作,增加了非農收入比例。村支書并帶領隊員參觀了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移動通信和互聯網接入在農村地區的覆蓋率提高,使得信息傳播更加便捷。垃圾處理站、污水處理設施的建立,以及對農村環境的整治,有助于改善農村的生態環境。學校設施得到改善,包括校舍翻新、教學設備更新以及師資力量的提升,以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村支書告訴我們鄉村的醫療衛生服務也有了很大的改變。政府實施了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標準化建設,提高了基本醫療服務的覆蓋范圍和質量并且加強全科醫生的培養,鼓勵醫務人員外出進修學習,提升基層醫療服務人員的專業技能。村支書告訴實踐隊員現如今大多數農戶對生活滿意度有所提升,尤其是對就近務工和外出務工帶來的收入增加感到滿意。政府的各項惠農政策,如農村低保、特困供養和臨時救助,提高了農村居民的生活保障水平。鄉村居民的生活條件和收入水平在政府政策的引導下得到了顯著改善,消費特點也隨著收入的增加而發生變化,從基本需求轉向更高質量的生活追求。
活動尾聲,村支書帶領實踐隊員參觀了村委會在書屋內,實踐隊員們看到了整齊排列的書架,以及正在安靜閱讀的孩子。隨后,實踐團隊與幾位正在書屋內閱讀的村民進行了交流。村民們表示,自從有了文化書屋,他們的業余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許多村民通過閱讀學習到了實用的農業技術和法律知識,對提升生活質量起到了實實在在的幫助。
傾聽百村村支書鄉村振興之路三下鄉活動具有深遠的意義。這次活動不僅有助于我們直接了解鄉村面臨的實際問題和挑戰,從而幫助政府和相關機構更準確地制定和調整扶持政策,確保政策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城市人才、資金、技術等資源向鄉村流動,加快鄉村振興的步伐。綜上所述,傾聽百村村支書鄉村振興之路三下鄉活動不僅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途徑,更是實現鄉村全面發展和繁榮的重要舉措。大學生們通過“三下鄉”活動,不僅學習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更在實踐中磨練了意志,增強了社會責任感。讓我們期待,在未來的日子里,更多的青年學子能夠投身到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用青春和智慧書寫鄉村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