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傳統文化,書寫中華之美
弘揚傳統文化,書寫中華之美
中國青年網葫蘆島7月24日電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基和靈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也是中華民族得以延續的文化基因。弘揚傳統文化使得中華民族在現代社會中保持持久的文化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獨特標志,也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體現。通過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可以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和深厚底蘊,提升國家形象和國際影響力。中華傳統文化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忠誠、考道等價值觀,是道德倫理的重要基石,通過弘揚傳統文化,可以培養公民的積極向上的道德品質,建設和諧社會。2024年7月21日,曲阜師范大學星語心愿實踐隊員在傳統文化博物展覽館進行了相關社會實踐,探尋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實踐隊員進入傳統文化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巨大的長卷畫,畫中繪制著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場景和人物。這幅長卷畫仿佛帶人進入了一個新的時空,仿佛能感受到歷史的流轉和沉淀。長卷畫的繪畫技巧精湛,色彩鮮艷而不失莊重,給人一種宏偉的感覺。通過觀看這幅畫,讓實踐隊員對中國歷史與傳統文化有了更加具體和深刻的認識,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龐大。
跟隨實踐隊員的腳步來到展廳,里面陳列的各式藝術品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從陶瓷器、書畫、雕刻到傳統服飾,每一件作品都展現了中國文化的獨特之美。那些細膩精致的陶瓷作品尤其令人喜歡,它們不僅展示了中國人的藝術造詣,也表達了人們對自然世界和人生哲理的理解。同時,書畫作品和雕刻藝術也給人帶來了很多觸動和思考,它們是中華文化獨特的藝術形式,能夠傳遞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展廳中的歷史文物講述了傳統文化的淵源與演變。通過觀看歷史文物,不僅能更加了解中國一些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背景和發展過程,也可以加深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展覽中展出的古代器物、文房四寶等,都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遺產,它們見證了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智慧和創造力。同時,展廳還通過影像和文字資料,生動地講述了中國古代的社會風貌、宗教和文化傳承,讓實踐隊員們對中國文化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
傳統文化不僅僅包含這些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同物質文化遺產一樣都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而相對于物質文化遺產而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實實在在的物質實體可以以一種固定的形態被保存下來。它只能存在于人們的意識中,其傳承載體只能是人,而這無疑增加了它的傳承難度。
實踐隊員們作為新時代的力量,探索了保護傳承非遺的方法:
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大普查,普查工作的第一步是普查手冊的編寫,這項工作將直接關系到了普查工作的質量。通過深入調查,對本國、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數量、分布、生存環境、傳承現狀以及它們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一次拉網式的系統普查。系統普查的最終目標是讓我們摸清“家底”,從而為今后的認定、傳承與保護,提供第一手資料。
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果展示與收藏,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過程中,民間藝人保留下了豐富的實物。搜集并展示將這些實物以及與之相關的工具、民俗文物,不但有利于這些藝術作品的傳播與收藏,還可以通過展覽展示,讓更多的人了解到當地的文化風俗、當地的勞作與生活、當地的藝術與審美,以便更充分地發揮出這些展品的社會價值。
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倡導以多媒體方式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出于今后將全部普查成果進行網絡化與數據化技術處理的需要。通過興建具有互動性與開放性的集圖、文、聲、像于一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并以互聯網的方式實現全球性資源共享,也符合少花錢多辦事的經營原則。
(通訊員 田子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