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知識,收獲夢想
回顧起在三下鄉活動中與孩子們一起的時光,那一幅幅畫面如同一部精彩的電影在我的腦海中不斷放映,帶給我無盡的感慨、深深的體會與滿滿的收獲。
在實踐過程中,《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一書則宛如一位親切的引路人,指引著我們在社會實踐的旅程中去探索、去感悟、去奉獻。投身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我深切地體會到了二十大精神與書中內涵的完美融合。從校園里走向社會的廣闊天地,每一步都是在書寫一部屬于自己的成長史詩。
二十大強調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這讓我在社會實踐中更加注重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場景中。團隊成員參與鄉村支教活動,將自己在學校中積累的科學文化知識傳遞給鄉村的孩子們。看著孩子們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我們深感責任重大。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更是對二十大“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理念的踐行。就像《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中所展現的,大學生應該深入基層,了解群眾的需求,用自己的行動去為社會的發展添磚加瓦。
二十大強調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三下鄉支教活動中與小朋友們一起進行除草勞動實踐的日子,至今仍歷歷在目。那是一片沐浴在陽光下的鄉村農田,我們帶著一群可愛又充滿好奇的小朋友們走進了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黨的二十大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而我們此刻正以最質樸的方式參與其中。小朋友們的眼睛亮晶晶的,就像田邊閃爍的露珠,他們看著那些雜亂生長的雜草,既新奇又有點不知所措。我們耐心地給他們講解除草對于農作物生長的重要性,就像給他們講述一個個關于鄉村希望的故事。
當開始除草的時候,小朋友們小小的手緊緊地握住除草工具,那認真的模樣仿佛在進行一場偉大的使命。他們有的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把雜草連根拔起;有的在田壟間穿梭,努力地和那些頑固的雜草作斗爭。這是二十大強調的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生動場景。在這個過程中,小朋友們學會了辨別不同的雜草,知道了哪些工具更適合除草,他們額頭上沁出了汗水,小臉也被太陽曬得紅撲撲的。有個小朋友不小心被雜草劃破了手指,但他只是皺了皺眉頭,就繼續投入到勞動中,這就是在勞動中培養出的堅韌精神。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濕了,但那片農田卻變得整潔而清爽。我們和小朋友們坐在田邊,一起談論著剛才的勞動過程。我們跟他們說,二十大強調弘揚艱苦奮斗精神,今天他們在烈日下的堅持和努力就是最好的體現。小朋友們紛紛點頭,他們的眼睛里閃爍著對勞動的新認識和對未來的憧憬。這次除草勞動實踐,不僅是一次簡單的勞動體驗,更是將二十大精神深深植入小朋友們心中的一次難忘旅程。它在我們和小朋友們之間搭建起了一座特殊的橋梁,讓我們一起在鄉村的土地上,書寫著屬于我們共同的成長篇章。
在社會實踐上,每一張稚嫩的臉龐都寫滿了對知識的渴望。當團隊成員開始講解那些海陸空機械的奧秘時,我感受到了一種責任。比如在講解飛機的飛行原理時,我從最基本的伯努利原理入手,通過簡單的實驗來幫助孩子們理解氣流速度和氣壓的關系。孩子們那專注的眼神讓我明白,即使是最基礎的原理介紹,對于他們來說也是打開新世界大門的鑰匙。在介紹船舶浮力的時候,小老師耐心地講解著每一個部件的作用和組裝的順序,孩子們則全神貫注地聽著,偶爾點頭或是提問,顯得格外認真。隨著老師的指導,孩子們開始動手操作。他們小心地拿起零件,仔細地辨認著每個部分,然后按照說明書上的步驟一步步組裝。有的孩子手巧,動作麻利;有的孩子則更加謹慎,每一步都要反復確認。教室里充滿了“咔噠”“咔噠”的組裝聲,伴隨著孩子們偶爾發出的驚嘆和歡笑,孩子們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發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會了如何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去闡述復雜的機械原理,這種教學相長、能力提升的過程,是任何書本都無法替代的寶貴財富。它正是二十大精神在實踐中的生動展現,激勵著我們不斷探索創新,將自己的所學運用到社會實踐中。
與孩子們相處的時光是那么的純粹而美好。在講解航海機械時,孩子們會對船舶的構造提出各種各樣的奇思妙想,有個孩子就說能不能設計一艘像房子一樣大的船,里面可以住人還可以在海上旅行,他們的想象力沒有被太多的規則所束縛。這讓我體會到,在教學中不能僅僅局限于知識的灌輸,更要鼓勵孩子們去大膽想象。而在介紹陸地機械如汽車的工作原理時,我們一起制作了簡單的橡皮筋動力小車模型,孩子們在動手安裝車輪、固定橡皮筋的過程中,積極互動,有的孩子在小車跑起來的時候興奮地跳了起來。這讓我明白,讓他們參與到課堂中來,通過動手實踐去感受機械的運作,遠比單純的講解更能讓他們理解和記憶。
同時,在與孩子們相處的那段純粹而美好的時光里,我深刻體會到了二十大精神中關于“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的深刻內涵,以及《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一書中強調的鼓勵青年創新思維的重要性。在講解航海機械的知識時,孩子們展現出了令人驚喜的想象力,他們不受傳統規則的限制,自由暢想。有個孩子甚至提出了一個奇妙的設想:設計一艘如同房子般龐大的船只,既能居住又能實現在海上的長途旅行。這讓我深切地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知識的單向灌輸,更要積極鼓勵孩子們放飛思緒,大膽想象,這正是培養創新思維和創造力的關鍵所在。
而在介紹陸地機械,如汽車的工作原理時,團隊成員們的做法圍繞二十大報告中提倡的“實踐育人”理念,以及《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中提到的注重實踐學習的方法。我們一同動手制作了簡單的橡皮筋動力小車模型,孩子們在親自安裝車輪、固定橡皮筋的過程中,不僅享受到了動手的樂趣,還通過積極的互動加深了彼此間的友誼。當小車在橡皮筋的驅動下疾馳而出,有的孩子興奮得跳了起來,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讓孩子們親身參與到課堂實踐中,通過直觀的操作體驗去感受機械的運作原理,遠比單純的口頭講解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促進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長久記憶。這樣的教學方式,正是對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一書中教育理念的生動實踐。
在三下鄉支教活動中,我們帶著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刻內涵,走進了孩子們的世界,還為他們開啟了一場豐富多彩的中國地理之旅。黨的二十大強調文化自信自強,而中國地理正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當我們站在那間簡陋卻充滿期待的教室講臺上,孩子們那一雙雙明亮的眼睛就像璀璨的星辰,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望。
我們展開一幅大大的中國地圖,從雄偉壯麗的喜馬拉雅山脈講起。“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就像大地的脊梁。”孩子們都伸長了脖子,努力想要看清地圖上的每一處細節。有個小男孩好奇地問:“老師,那山上有什么呀?”我們笑著回答:“山上有終年不化的積雪,還有神秘的雪蓮呢。”這時,孩子們的眼睛里仿佛出現了一座晶瑩剔透的雪山。在講述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時,我們播放了一段黃河奔騰咆哮的視頻。孩子們被那波瀾壯闊的景象深深震撼了。一個小女孩小聲地說:“黃河的水好黃啊。”我們順勢解釋道:“因為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攜帶了大量的泥沙,這也造就了黃河中下游肥沃的平原,孕育了我們偉大的中華文明,就像二十大中提到的中國式現代化是對中華民族悠久文明的延續與發展。”
為了讓孩子們更直觀地感受中國地理的魅力,我們組織了一次模擬旅行的游戲。孩子們分成小組,每個小組選擇一個中國的地區進行“探索”。有一組孩子選擇了新疆,他們興奮地在地圖上找出天山、塔里木盆地。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互相交流,有的說:“我知道新疆有很多好吃的水果。”有的說:“我在電視上看到過新疆的美麗舞蹈。”他們的思維在碰撞中擦出了對中國不同地域文化理解的火花。
在這次三下鄉給孩子們講中國地理的活動中,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將二十大精神融入每一處地理知識的講解中。孩子們的笑容和好奇的提問成為了我們最珍貴的回憶,也讓我們看到了在新時代下,通過這樣的方式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培養新一代具有愛國情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的無限可能。
支教的日子里,團隊成員還利用課余時間走訪了學生的家庭,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狀況。我們看到了孩子們對知識的熱情,也看到了家長們對教育的渴望和期待。這些經歷讓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青年社會實踐的意義和價值,也讓我更加珍惜與孩子們相處的每一刻。
同時,在學校里,孩子們的眼神中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外面世界的好奇。他們穿著樸素,臉上洋溢著純真的笑容,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的“教育公平”的重要性。我暗下決心,要用自己的知識和熱情,為這些孩子點亮一盞希望之燈。也這次的社會實踐讓我看到了城鄉教育資源的差距。這些孩子們可能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如此系統的海陸空機械知識,我們的到來就像一束光照進了他們的求知世界。例如,當我拿出精心準備的航天飛機模型時,孩子們瞪大了眼睛,他們從來沒有在現實中見過如此逼真的模型。同時,我也深刻地意識到科普教育的重要性,它可以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埋下希望的種子。看著孩子們在課堂上因為學到新知識而露出的燦爛笑容,我感到無比的欣慰。
通過研讀《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一書,我對青年一代的責任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習總書記在書中多次強調青年的重要性,指出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這讓我意識到,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必須勇于擔當、積極作為。在支教過程中,我將這種認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努力為孩子們帶去知識和關愛,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他們的人生道路添磚加瓦。
對我個人而言,這次活動的收獲是全方位的。首先是教學能力的提高,從備課到課堂講解,再到課后的互動交流,每一個環節都讓我不斷地總結經驗、改進方法。在備課的時候,為了能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直升機的螺旋槳原理,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制作了動畫演示,這個過程讓我的知識儲備更加豐富。其次是溝通能力的提升,與不同性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交流,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和技巧。有的孩子比較內向,不太愿意主動發言,我就通過單獨的交流和鼓勵,讓他慢慢打開心扉。最后,這次活動也讓我收獲了一份特殊的情感,孩子們的熱情和純真讓我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
在這次三下鄉的支教活動中,我們為孩子們帶去了知識的寶藏。我們讓他們對機械領域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激發了他們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在講解完飛機的知識后,有個孩子跑過來跟我說他以后想當一名飛機設計師,這讓我感到我們的努力可能會影響他們未來的學習方向,甚至可能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我們也為當地的教育事業貢獻了一份微薄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教育資源的不足。我們的努力就像一顆顆希望的種子,播種在孩子們的心田,期待著有一天能夠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這次三下鄉的支教活動,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教學活動,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和成長的機遇。它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們的無限潛力,也讓我們在付出中收獲了人生的寶貴財富。我相信,這次的經歷將會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中,激勵著我在科普教育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在社會實踐的道路上,我深知自己的每一份努力都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著綿薄之力。我將繼續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以《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為行動指南,深入火熱的社會實踐中去,不斷積累經驗、提升自我,用青春的熱情和汗水書寫更加絢麗的人生篇章,在時代的浪潮中勇立潮頭,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