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為了理想能堅持、不懈怠,才能創造無愧于時代的人生。“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生逢盛世,更應勇擔責任,不僅要在學校學好知識,更需要去社會運用知識,了解社會、體察民生,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服務于人民。7月是炙熱的,同時也是浪漫的,很榮幸能夠在暑假參加西安理工大學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童心向陽為愛護航”志愿服務隊的領導下,我于7月30日前往四川省富順縣童寺鎮,走訪當地的留守兒童家庭,了解當地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現狀,與他們交流,走進留守兒童內心深處。在這個炎熱的夏天,我體驗了不一樣的生活,也收獲了真摯的友誼,相信這一定是我人生中一段難忘的回憶。因為我曾是他們,所以能感同身受。在農村,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從小就離開父母,跟著其他監護人長大,或是爺爺奶奶,或是外公外婆,又或是其他親戚。他們與其他同齡的普通孩子相比少了許多,但又多了不少。少了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愛,多了對遠方父母的無盡思念。因為缺少關愛,他們大多內向、敏感。而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么呢?微“舉”暖人心,點愛助成長,雖然我們可能給他們帶不去物質上的幫助,但我們可以送去陪伴,通過溝通交流,走進他們的內心,用心呵護他們的成長。
7月30日,在38℃的酷暑,頂著炎炎烈日,我和我的小伙伴帶著調查問卷滿懷熱情地一家一家走訪留守兒童家庭。通過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他們的生活、學習情況和同伴的關系以及監護人對他們的教育方式等等。在走訪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在初次見面時大多是害羞并回避我們的,他們大部分年齡都偏小,性格內向。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10歲的小女孩妍妍,她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她帶著5歲的弟弟和爺爺一起生活。由于爺爺年邁還有支氣管炎,平時不能完全照顧到姐弟的學習和生活,為了減輕爺爺的負擔,妍妍就擔負起了部分家務,和照顧弟弟的任務?粗駛小大人一樣,熟練地做家務的樣子很是讓人心疼。雖然生活艱苦,但妍妍的學習卻沒有落下,從小學以來她一直刻苦學習,在班里名列前茅,還擔任了班長一職,在學校和同學們相處也很融洽。在問及長大后想做啥時,她神采奕奕地告訴我們長大后她想當一名鄉村教師,向和她一樣的孩子們傳授知識,為祖國的鄉村教育添磚加瓦。當聽到她的夢想時,我無比的佩服她,小小年紀就有如此高的覺悟,相信通過妍妍的努力,未來的她一定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在這次調研中,我看到了留守給孩子們帶來的不同影響,雖然他們大多都是由祖輩撫養,都屬于隔代教育,但卻走向了兩個極端。有些爺爺奶奶由于年邁加上身體不好,對兒童疏于照顧,導致他們比同齡的孩子獨立,在家燒火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十分利索,我們大學生看了都自愧不如,我在他們小小的身軀里看到了大大的能量,他們的堅強、獨立值得我們學習。而有的孩子由于爺爺奶奶心疼孫子,對他們過分溺愛,導致這部分孩子缺乏獨立、自理的能力,生活上比較懶散。這些問題都是長期留守形成的,我們的走訪可能并不能改變他們什么,但我希望能夠給他們帶去一些陪伴,微”舉“暖人心,點愛助成長。
調研是短暫的,但調研的收獲卻是無窮的,在這次調研中我心疼孩子們的孤獨與敏感,同時也感動于他們的天真與爛漫,不攙任何雜質的純真情感。他們燦爛的笑臉將永遠留在我的心中。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我們應勇于擔當,不僅要學好書本知識,更要敢于實踐,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運用和掌握知識,鍛煉自己,了解社會,并服務社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