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阜陽市綠色農產品銷售
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全市農業農村部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國家、省有關工作部署和《阜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推進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的實施意見》要求,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有力有效推進基地建設,如今快到了2022年的年關,阜陽市在綠色農產品俏銷長三角道路上取得新突破
阜陽市綠色農產品俏銷長三角近290億元!這是今年上半年全市主要農產品及其加工品銷往滬蘇浙地區的亮眼成果。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近年來,我市充分發揮農產品資源豐富優勢,加快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越來越多的阜陽綠色農產品,成為長三角市場的“搶手貨”。
名優農產品門店開進滬蘇浙
位于蘇州工業園區大湖城邦商業街的阜陽市名優農產品(蘇州)展銷中心,如今成為蘇州姆媽們“掃貨”的好去處。芥菜、桔梗絲、麻馓……這些帶著濃濃阜陽味的農產品,讓蘇州市民的餐桌變得更有滋味。去年底,阜陽市名優農產品(蘇州)展銷中心掛牌運營,我市共有31家重點企業、135個優質單品入駐。今年1-5月,該展銷中心完成銷售額700余萬元。
地緣相近、市場龐大,近年來,我市積極幫扶農業企業與滬蘇浙建立穩定產銷關系,讓更多農產品打入當地市場。扶持獎補政策方面,對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地銷售阜陽農產品1000萬元以上的市場主體,給予其在上述城市倉儲、柜臺、門店租金50%獎補。
政策紅利惠及下,我市綠色農產品“入長”碩果累累。早在阜陽市名優農產品(蘇州)展銷中心成立之前的2020年,阜陽市綠色農產品(上海)展銷中心、阜陽市名優農產品(上海)展銷中心就掛牌運營,阜陽50多家農業企業、600多種產品入駐,并成功進入上海聯華超市、盒馬鮮生、上海清美等大型商超。
截至今年4月,阜陽市綠色農產品(上海)展銷中心銷售額2200萬元,阜陽市名優農產品(上海)展銷中心銷售額1120萬元。我市累計在滬蘇浙地區開展產銷對接88次,舉行農產品推介活動16次。
全市已創建長三角綠色農產品基地75個被譽為“真菌皇后”的紅托竹蓀,屬珍貴食用菌,因其對生長環境要求苛刻,往往“一菌難求”。近兩年,通過技術創新,小小的紅托竹蓀,在太和百麓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工廠化車間“破土而出”,并成功打入長三角市場。
“今年上半年紅托竹蓀銷售額達8000余萬元,其中長三角市場3200余萬元,大部分產品進入當地的高端餐飲市場。”企業負責人董建國介紹。
作為首批省級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示范基地,百麓農業正將紅托竹蓀打造成帶富一方的好項目。去年該企業在太和縣舊縣鎮等地發展工廠化生產1000余畝,今年又相繼與潁東、臨泉部分鄉鎮達成合作協議,擴大輻射帶動范圍。
生產基地標準化發展,產品質量才能有保障、品牌才能叫得響。截至目前,全市已批準創建市級以上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示范基地75個,其中省級示范基地34個。目前,我市支持示范基地建設資金累計達4.8億元。
同時,我市還大力推進“一縣一業(特)”全產業鏈創建,現有省級示范縣3個。今年1-6月,阜南縣蔬菜產業、臨泉縣肉牛肉羊產業、太和縣優質專用小麥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合計達78.17億元,同比增長23.2%;滬蘇浙地區銷售額25.76億元,同比增長19.6%。
深化與滬蘇浙市場對接合作為扎實推進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我市出臺實施意見明確,力爭到2025年,每個縣市區重點培育1-2個優勢主導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建設一批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全市建立示范基地100個,面向滬蘇浙地區的農副產品和農產品加工品年銷售額達到600億元。
“今年全市將新建市級以上示范基地20個左右,總數達到90個以上。”市農業農村局負責同志表示,將不斷深化與滬蘇浙市場的對接合作,尤其是圍繞人才技術、園區建設、生產加工供應基地、產銷對接等,加快推進與蘇州市農業結對合作幫扶。
此外,聚焦國內特別是滬蘇浙農業產業化發展,爭取招引一批農業產業大企業、高端人才和新技術、新成果,著力提升阜陽農產品的市場美譽度、知名度、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