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師范大學“尋找最美鄉村教師”
“最美鄉村教師”這個響亮的口號已經震撼全國、傳遍大江南北,為教師群體樹立了學習的榜樣,也激勵了一批青年教師投入這個神圣的職業中。
“最美鄉村教師”的正義舉正是對愛崗敬業、忠于職守的崇高品質和心系學生、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的最好詮釋,在他們身上印證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為我們樹立了可親可敬的榜樣。在開始調研前期,我們進行了背景調查,走訪當地居民,尋找出最美鄉村教師并與其進行溝通,對其教學經歷、教學學科等各方面進行了深入的了解。《中國青年報》的評論員說:“向他們致敬,他們的留守和堅守給被邊緣化、被拋棄的鄉村留下了希望。
在以‘城市為中心’發展環境中,所有優質資源都在流向城市,青壯年到城市打工,農村娃娃讀大學往大城市擠,鄉村只留下空心化的貧瘠身軀,留守在鄉村的被悲情地稱作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在這種情況下,那些留守在鄉村的老師背影就顯得特別偉岸和高大。”辛老師畢業以后一直在這所高中任教,獲得過許多項榮譽,是一位優秀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十幾年沒有進行任何工作地的調動,期間有很多更優秀的高中向他拋出橄欖枝,都被他一一婉拒,理由是“我始終堅守著這片淳樸而熱烈的土地,為鄉村的教育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義務”。面對這樣一位富有責任心和愛心的老師,我由衷的贊嘆,作為師范生的我面對將來也會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鄉村教師是一個光榮又普通的職業,擔負著傳播知識、普及教育、培育農村人才的基礎性工作,而他們的生活環境、工作條件卻比城市要差很多,會遇到不少城市教師難以遇到的困難。例如教學設施不完備,城鎮的教學設施已經普及多媒體電子屏和投影儀,有的甚至出現了遠程衛星上課,而鄉村里還用著笨重的碩大的的立體電腦;比如城鎮里教師人員較多,可以實現一個老師只帶一兩個班同樣的課程,而鄉村教師還在身兼數課,一個人頂三個人用等。這樣的現象比比皆是,但我相信這種差距隨著社會發展的會越來越小,我也相信,以后會有更多的優秀青年教師會投入到鄉村教育中來,如果我以后有幸能進入教師這個職業,我一定會恪盡職守,兢兢業業,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
在調研過程中,許多同學課間都會找我說許多辛老師的事情,提起辛老師,同學們總是滔滔不絕,我從他們交談的語氣和眼神中感受到了深深的愛意與敬意。我最記憶深刻的是一位同學講述的辛老師的事跡:“我們每天早上六點二十開始早讀,辛老師規定的最晚到教室的時間是六點十分,他說‘我規定你們幾點到我也會幾點到,我和你們是一個集體’。剛開始其實沒有同學們能相信他能每天早上都來看我們早讀,但是他真的一直堅持著,作息時間和我們一樣,晚自習也會陪我們一起到晚上十點,直到最后一個人離開教室他才可以卸下一身的勞累回去休息,夏天還好,白天時間長,辛老師有時間回家里休息,但冬天,他基本上都在學校宿舍休息,只有假期回趟家。”對于這樣一個忠于職守、高度負責的老師,贏得了同學的愛戴,老師們的尊重,他的責任心充分體現了對學生盡心、對工作盡職、對社會盡責的態度,充分體現了敢于負責,敢于擔當的精神,促使我要樹立了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心,把愛崗敬業當作社會責任,把滿腔熱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項工作學習中,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與個人修養,踏踏實實的干事,兢兢業業的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辛老師在注重學習的基礎上,也經常鼓勵同學們參與集體活動,他說參加集體活動不僅可以促進班級同學之間的感情、增強班級的凝聚力,也可以鍛煉同學們的社交溝通能力,畢竟以后的學生都將進入社會,基本的溝通交流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對呀,我們以后終究是要步入社會的,個人和集體不同,一個人可以隨心所欲的做事情,但集體不可以,它有時需要我們摒棄個人利益,共同向一個目標前進。在大學中其實很明顯能看出一個人的溝通交際能力,集體榮譽大于個人利益。學校的教師相當于一個團隊,他們甘于奉獻、團結互助,只為一個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將學生培養成才。他們具有大局觀念,強化責任意識和團隊精神,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強化工作的合力,為教育事業貢獻智慧和力量。 辛老師有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師德情操、無私的奉獻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奮進。他熱愛學生、尊重學生、關心學生,以愛執教,刻苦鉆研教學業務,不畏艱難,積極進取,勇于創新的高尚師德,是我學習的榜樣。
通過這次調研學習,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鄉村教師最美的一面,在那些條件艱苦的鄉村里,他們用不知多少個春夏秋冬的堅守闡釋了什么是希望的守望者。我未來會更加努力的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素質,竭盡所能向心中的目標靠近。有人說“把平凡的事做到極致就是偉大”,從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們看到了“最美鄉村教師”的堅持和責任,體會到了他們那份始終不變的執著情懷。
在中國大地上其實有千千萬萬個鄉村教師在為祖國的未來、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堅守無私奉獻,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奉獻青春,正是有許許多多這些默默無聞耕耘在中國鄉村教育事業中的教師,大山深處那些渴望知識的孩子才有了飛向未來理想的翅膀。
通訊員:湖北師范大學湖師勤敏實踐小隊朱春宇
圖為辛老師帶領大家做理論實踐課。湖師勤敏小隊實踐隊 朱春宇 攝。
圖為辛老師講課中。湖師勤敏小隊實踐隊 朱春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