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7月9日,我們鑄魂實踐隊在蘭州市七里河區(qū)龍華小區(qū)拜訪并采訪了封手拳第五代傳人陳偉禮師傅,在短暫的半天時光中我們都獲得了很多寶貴的經(jīng)驗。
作為媒體宣傳小組中負責視頻拍攝的我,負責對采訪和體驗封手拳的各位實踐隊成員以及陳師傅的拍攝。拍攝時采取了多機位拍攝,拓展了我對視頻拍攝和剪輯的一種主觀認知;在和小組一起拍攝過程中形成了一種無聲的默契和配合,我們都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用手機去記錄我們隊員和陳師傅的風采,同時我也參與了體驗封手拳的動作,收獲了很多。
在這半天里,我們參觀了陳師傅所獲的榮譽,了解了武術發(fā)展和推廣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觀摩了陳師傅學生的武術表演,陳師傅對我們也提出來了一些建議。在采訪結束后,陳師傅告訴我,他在當?shù)赝茝V武術進校園,招學生也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武術,知道封手拳,讓這個傳承不會中斷,聽到陳師傅的這番言論,我有被深深地感動到:在逐漸退居幕后的武術中,仍舊有很多像陳師傅這樣的的人在竭盡全力的推廣武術,中華傳統(tǒng)武術文化永不枯竭!
與陳師傅交談后我懂得了武術的魅力不僅僅在于競技,還在于修身養(yǎng)性。我不由的想起了如何與鑄魂結緣,與武術結緣。在心緒不穩(wěn)定的時候,去練武術,全神貫注的時候,自然拋卻了任何煩惱,一心只有武術,便也能理解陳師傅說的話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我們普通人的一生里,能做到修身已經(jīng)不易,修身有很多辦法,無法去認清楚是武術選擇了我們,還是我們選擇了武術,但是這次拜訪讓我覺得,無論怎樣,我們都不會后悔這個決定。

圖為團隊成員學習封手拳。通訊員 張澤鈺攝
封手拳的傳承和師傅的德行息息相關。以前做過問卷調(diào)查,關于大家學習武術的原因,很多大爺大媽說是為了鍛煉身體,有的年輕人選擇了的是為了以武交流來會友,有的人說是因為感覺武術帥,有的人認為武術可以用來自保。但是隨著我對武術學習過程的進一步了解才發(fā)現(xiàn)其實學習武術并不僅僅用于我們的強身健體或者自我保護。我們還可以從中學到更多,更深奧的東西,比如說鍛煉意志,培養(yǎng)品德。
武術,乃中華民族的瑰寶,中國作為武術發(fā)源地,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培育出了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的武術文化。它的內(nèi)涵和外延是隨著社會歷史的發(fā)展和武術本身的發(fā)展而發(fā)展,變化的。蘭州封手拳的傳承,已經(jīng)到了第五代,以后還會有第六代第七代,代代相傳,將封手拳發(fā)展下去,在當?shù)貙W校推廣武術進校園越來越成功。通過這次走訪,堅定了我對武術的選擇,也鍛煉了我的吃苦耐勞能力,我相信,這次尋訪對我們實踐隊的所有隊員來說都是大學中一次難忘的經(jīng)歷。我們會堅守對武術的初心,明確對武術傳承和弘揚的目標,繼續(xù)前進。(通訊員:連璐虹)

圖為團隊成員與陳師傅合影。通訊員 張澤鈺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