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貫徹中共中央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政策,同時以鄉村旅游推動鄉村振興。曲阜師范大學筑夢鄉村熠青春社會實踐隊于2024年7月20日到臨沂臨沭以及濰坊壽光進行實踐調研,深入了解兩地鄉村旅游發展現狀,探究鄉村旅游作用機制,分析鄉村旅游在促進經濟增長、推動產業融合、增加就業機會、保護生態環境、傳承鄉土風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一站我們來到了臨沂臨沭縣,臨沭的青山綠水、古樸村落以及豐富的民俗文化,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之中。柳編產業是臨沭的一張特色名片,我們來到了臨沭的中國柳編文化藝術館進行參觀和調研。在這里我們不僅看到了琳瑯滿目的柳編工藝品,還深入了解了臨沭柳編產業的發展狀況。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我們也親身體驗了編柳編,并感受到了柳編的樂趣所在。經調查我們發現,臨沭不僅通過申請非遺文化等方式聚力品牌建設,還建立許多柳編特色場館、傳承體驗中心、特色民宿,同時加強宣傳,創作了許多柳編主題文藝精品,以此吸引游客到訪,推動臨沭柳編旅游業的發展。
圖為臨沭柳編文化館的柳編產品。中青網通訊員 丁曉宇 攝
此外我們還走訪了臨沭縣曹莊鎮的朱村,該地三河繞村,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江北水村,自然環境優美,且水陸交通方便,地理條件得天獨厚。據了解,朱村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建村于唐朝,村內保留有眾多古建筑,全村現在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達300余戶,傳統建筑呈庭院式組群布局,飛檐斗拱,檐牙高啄,整個村落古樸典雅,至今依然保留著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風格。同時朱村還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是臨沭縣最早成立黨支部的村莊之一。在抗日戰爭時期,朱村作為沭河沿岸紅色革命根據地,是軍民團結抗戰的堅強堡壘。朱村也成為了永久性國防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走進朱村,我們感受到了紅色文化的魅力,欣賞了美麗的鄉村風光,體驗了獨特的民俗風情。通過采訪當地村民我們了解到,近年來朱村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導下,以沂蒙精神為內核,以傳統村落為載體的旅游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朱村的發展帶來了顯著成效,村莊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80%的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長。朱村及周邊村民實現了多種“角色轉變”,紅色商品、農副產品遍地開花,就連周邊村莊也搭上了發展紅色產業的快車道。
圖為朱村紅色展覽館內景。中青網通訊員 丁曉宇 攝
第二站我們來到了“中國蔬菜之鄉”壽光,壽光市則憑借其現代化的農業景觀、特色農產品采摘園和創意農業體驗項目,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休閑。壽光的三元朱村是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典范。來到三元朱村我們發現,村里不僅建設了農業觀光園、民俗博物館等旅游設施,深入挖掘蔬菜文化內涵,將其融入到旅游項目中,讓游客在游玩中了解壽光蔬菜的發展歷程和文化價值。同時,三元朱村還積極發展電商產業,將當地的特色農產品通過網絡銷售到全國各地,進一步拓寬了農民的增收渠道。村支書介紹說:“我們通過發展鄉村旅游,不僅提升了村莊的知名度,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讓村民們過上了小康生活。”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參觀三元朱村史展館。中青網通訊員 丁曉宇 攝
在實踐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鄉村旅游對于鄉村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通過開發鄉村旅游,臨沭的柳編產品廣泛銷售,紅色精神也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壽光農民們將自家種植的新鮮果蔬、特色農產品直接銷售給游客,不僅增加了收入,還提升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同時,鄉村旅游的發展帶動了餐飲、住宿、交通等相關產業的興起,為村民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許多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也紛紛
選擇回鄉創業,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蔬菜銷售農民。中青網通訊員 丁曉宇 攝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肩負著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我將以此次實踐為契機,不斷學習和積累經驗,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更多的鄉村通過發展旅游實現美麗蛻變,讓鄉村成為人們向往的美好家園。(中青網通訊員 丁曉宇)
圖為筑夢鄉村熠青春社會實踐隊合照。中青網通訊員 丁曉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