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當我們踏入高唐縣韓莊黨史館,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館內的陳列與資料,徐徐展開了一幅中國共產黨在梁村乃至高唐波瀾壯闊的發展畫卷,從紅團到紅軍,無數革命先輩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通過館內的一張張照片、記載著往事的文獻資料,我們得以走近高唐早期革命的杰出代表——金谷蘭。1904年,他出生于高唐縣韓寨鄉谷官屯村的農民家庭,自小就受到進步思想的熏陶。1926年,金谷蘭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踏上了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的征程。當時,高唐城北的紅槍會是農民為反抗軍閥劣紳壓迫而形成的組織,金谷蘭敏銳地意識到其蘊含的革命力量,在黨組織同意后,他毅然加入紅槍會(紅門),積極宣傳革命思想,將“紅門”改組為“紅團”。為了壯大紅團力量,他甚至賣掉自家18畝地購置武器。在他的努力下,紅團團員發展至上千人,威震魯西北平原。1928年,中共魯北特委決定在谷官屯舉行暴動,金谷蘭擔任特委委員和紅團團長,然而暴動消息泄露,在與敵人的激戰中,特委書記李春榮等14人壯烈犧牲,暴動失敗,但金谷蘭突出重圍,繼續為革命事業奔走。1935年出獄后,金谷蘭依然初心不改,“七七事變”后,他回鄉組織抗日武裝,給日軍以沉重打擊。1938年,他奉范筑先命令收編地方武裝時,不幸被暗殺,年僅34歲。金谷蘭用短暫的一生,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

韓寧夫同樣是高唐革命史上熠熠生輝的人物。1915年出生在高唐縣農民家庭的他,在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投身革命。徐州會戰中,韓寧夫作為機槍手,在槍林彈雨中堅守陣地,打退日軍一次又一次進攻,歷經殘酷戰斗后奇跡生還。1938年,他奉命回到高唐韓莊,短短數月就建立了3個黨支部,并成立中共高唐縣工委,擔任書記。后來,他將臨清、館陶、高唐的游擊隊合并成抗日清江大隊,與陳賡所率的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并肩作戰,在艱苦的環境下堅持對日偽作戰,為民族獨立與解放立下不朽功勛。
走出韓莊黨史館,心情久久無法平靜。這些革命先輩們,在民族危亡時刻挺身而出,他們或是毀家紓難,或是浴血奮戰,或是深入敵后,用自己的方式踐行著共產主義信仰,為高唐乃至全國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的故事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今天的和平與繁榮來之不易,是無數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應當銘記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從先輩們的事跡中汲取前進的力量,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