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即由于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務工而被留守在家鄉并且需要其他親人或托人照顧的孩子。學校里的小伙伴們共同成立了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寓善于樂伴愛同行暑期實踐隊”,制定了一系列的暑期志愿活動計劃。于2022年7月15日—7月29日通過在社會福利院,托兒所等地組織孩子們進行課堂展示實踐活動,來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團隊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一份努力,給孩子們帶去關愛、歡樂和溫暖,給孩子們帶去物質支持和精神關懷,以綿薄之力,點亮點點童心。
寓善于樂伴愛同行實踐隊成員分別在各地兒童福利院,給兒童進行昆蟲課程演示,在課堂上為孩子們播放昆蟲的有趣視頻,發放提前準備的昆蟲類的書目,在福利院的小天地里,隊員帶領孩子們發現昆蟲,認識昆蟲,體味昆蟲世界的樂趣。希望通過這次活動為教育奉獻微薄的力量,呵護到每個留守兒童的童心。在未來,也應當更多的去幫忙他人,做更多的志愿服務活動,它會生活更有意義,更有價值。與此同時,也讓精神世界得到滿足。雖然只是為孩子們盡了自己的微薄之力,但是仍然很開心。
為了點亮更多孩子們的童心,團隊成員分別于各地的少年宮,托兒所,社區等地和更多的孩子們互動,在植物課堂上,隊員帶領孩子們進入植物的世界,并教會孩子們發現身邊的美好;在數字課堂展示,一起遨游在數字的海洋,和孩子們一起玩數字卡片認知游戲。并于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浩特市托兒所,宿遷市托兒所,銀川市托兒所,同樣進行數字課堂展示,與福利院模式相同。每次做完一次社會志愿活動,總會有一種奉獻的喜悅。作為寓善于樂伴愛同行實踐隊的一員,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一份努力,給孩子們帶去關愛、歡樂和溫暖,樹立榜樣,營造全社會愛幼的良好風尚。
圖為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浩特市兒童福利院,呂欣悅攝
錫林浩特市兒童福利院,宿遷市兒童福利院,銀川市兒童福利院的課堂上,團隊成員通過投影的方式進行了植物課堂展示,通過大屏幕上精彩的視頻,一起感受大自然的奧秘,聆聽植物的聲音。為了更加貼近自然,植物觀察實踐活動必不可少,一起于福利院的每個角落尋找植物的身影,向孩子們普及相關植物知識。讓更多孩子了解身邊的植物,學會觀察身邊的事物。
每一件事終會落下帷幕,相聚之人也終會散場,于錫林浩特市少年宮,宿遷市少年宮,銀川市少年宮 團隊進行了最后一次針對于志愿服務的課堂展示,并在少年宮總結此次暑假七彩活動,讓更多孩子認識了解志愿活動,激勵更多孩子在以后積極參加社會志愿服務活動。希望以后志愿之火能夠延續,人雖散場,腳步不停。和孩子們相處的這段時間是最放松開心的,懷著濃濃的不舍揮手告別,強忍的悲傷在孩子們喊著哥哥姐姐撲上來抱住我的時候不自覺地流露,這份純摯的感情是人與人再一次見面的羈絆,也是我們行善的初衷.
圖為銀川市兒童福利院,李欣怡攝
常常在想自己做的事是否有意義,在看到在積極互動下孩子們愈加自信與勇敢,看到孩子們在觀察昆蟲時愈加耐心細心,看到孩子們越來越沉浸在數字的海洋里.......回答是肯定的。看到他們的童心在微小的行為中,一點點被點亮,付出的善意便得到了最好的回饋。
這次實踐活動,豐富了實踐經驗,提高了團隊合作能力,且通過這次實踐更加了解留守兒童。作為一個21世紀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步入社會、并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學會要抓住培養鍛煉才干的好機會,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與意識。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青少年的教育與社會發展有著深深的聯系,而留守兒童的教育卻存在非常大的問題,希望可以從改進教育方法上來多多關心、愛護和尊重留守兒童。志愿者的目的在于實現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奉獻愛心,快樂自己,團隊希望能夠盡到大家最大的努力,去幫助留守兒童向陽而生。
圖為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浩特市兒童福利院,呂欣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