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奮進新征程。為大力推廣和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自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提高全社會語言文化素養和語言文字水平,努力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語言文字工作氛圍和規范的用語用字環境,7月8日,外國語學院開展“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活動。
圖為外國語學院推普實踐團出發前合照
河南城建學院外國語學院“推普助振興,共語話中國”實踐團隊由一名帶隊老師,11名學生組成,該團隊入選2023年教育部“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團隊。外國語學院“推普助振興共語話中國”實踐團將圍繞“推普實情調查”“推普技能+”培訓、“典耀中華”讀書行動、“繁榮發展鄉村語言文化”等主題,深入中西部普通話普及率較低的民族地區、農村地區,聚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較弱的學前兒童、青少年學生、青壯年勞動力、留守婦女和老人等重點人群開展“推普”實踐活動,以青春之力助力鄉村振興事業發展。
圖為團隊成員去駐馬店市張路莊村村民家中推廣普通話
圖為團隊成員在駐馬店市張路莊村給村民科普普通話
中華民族由56個民族組成,我國少數民族分布幅員遼闊、民族文化百花齊放,各民族語言特色豐富多彩、種類多樣。而普通話是我國人民最常使用的語言,也是中華大地上的“通行證”,能說好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便能夠輕松走遍中國的每一個角落。鄉村發展也離不開普通話的加持,外語學院秉持著“學中西文化,育博雅之才”的教學理念,面向我國中西部發展薄弱、普通話普及率較低的鄉村地區開展推廣普通話實踐活動,讓普通話傳入村民家里,并成為鄉村振興發展的有利工具。
圖為團隊成員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35團進行推普宣傳
圖為團隊成員在新疆巴州尉犁縣35團進行推普宣傳
外語學院“推普助振興、共語話中國”實踐團隊成員分別來自河南省、內蒙古自治區、貴州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多個少數民族省市,團隊成員紛紛回到自己家鄉,下到田間地頭,為當地的父老鄉親以及中小學生推廣普通話,倡導他們多使用普通話交流。對于村中青壯年勞動力則鼓勵他們說好普通話,用普通話為家鄉特色做宣傳,讓農家文化走出田間,面相全國,助力鄉村振興發展需要。
圖為團隊成員在新疆巴州尉犁縣34團棗園進行普通話能力提升培訓
圖為團隊成員在新疆巴州尉犁縣34團棗園與棗農用普通話交流棗果生長情況
在團隊成員精誠合作之下,本次推普實踐活動成功走進村民家里,為文化水平較低的農民、果農們進行了普通話能力培訓,了解了我國中西部農村的普通話普及程度,實踐團成員們積極倡導村民們多用普通話交流,用普通話宣傳自己的家鄉文化,積極響應黨的二十大號召,推普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推普助振興,共語話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