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農業大學動科動醫學院實習團隊深入探訪革命圣地西柏坡,感悟紅色精神,砥礪前行
2024年6月2日,春風和煦,陽光明媚,在實習單位的安排下,懷揣著對革命歷史的敬仰之情,實習團隊奔赴革命圣地西柏坡,進行了一次難忘的研學之旅。此次活動旨在深入學習黨的革命歷程,緬懷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激發團隊成員的奮斗精神。
首先,我們參觀了西柏坡紀念館。西柏坡紀念館作為中國革命歷史的見證者,承載著紅色文化的豐厚底蘊,是深入學習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場所。紀念館的十一個展廳為我們展示了建立新中國,鞏固新中國,發展新中國的不易。那些在歷史書上的圖片和文字,在講解員的講解下好像生動了起來。我感悟最深的就是那深深的軍民魚水情。歌詞唱到:“最后的一碗米用來做軍糧,最后的一尺布用來做軍裝,最后的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后的親骨肉送去上戰場。”無數歷史告訴我們,得民心者得天下,只要始終站在人民立場上,贏得最廣大人民衷心擁護,就能構筑起眾志成城的銅墻鐵壁。我想,中國共產黨正是因為能緊密聯系群眾,深入民眾基層,思民之所思,解民之多艱,才獲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才創造了以少勝多的淮海戰役,從而取得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成就。
隨后,沿著山路前行,我們來到中共中央舊址。這里曾經是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走進那些簡陋的土坯房,他們用過的桌椅、睡過的炕鋪,以及那些珍貴的文物和照片一一展現眼前,令人動容。這也讓我不禁想起來我的家鄉。小時候,我也住過這樣的土胚房,用這樣磨損得光滑的有時代感紋理的小木凳,到了冬天就用火燒炕取暖,夏天就用扇子人工造風,條件特別簡陋。如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基本上都看不到土炕、土墻了,取而代之的是空調、地暖、軟床和高檔裝修,不禁感嘆:在新中國成立不到75年的時間里,人民生活以驚人的速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飲水思源,緣木思本,作為大學生,我們要認識到現代優渥和平的生活,正是這些革命先烈艱苦卓絕用汗水血水一步步開拓出來的,我們要學習前輩們的革命精神,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同時,發展德智體美勞,全面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勤讀立耕,立己達人,懷報國之心,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奮斗!
西柏坡之行讓我深刻領會到紅色精神的偉大力量,這些精神價值觀,如忠誠、堅定、擔當,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傳承并踐行的。實習團隊也必將繼續秉承“傳承紅色基因,勇擔時代使命”的理念,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投身到工作中去,為社會進步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 紅韻激蕩振鄉風,七里香續譜華章
- 為了積極響應“百千萬工程”返鄉興鄉的號召,隸屬于廣東醫科大學汕尾同鄉會的“七里香”三下鄉服務隊經過商討
- 06-03 關注:23
- 大學生助力社區 共助社區發展
- 5月30日下午,馬克思主義學院“區校共建”項目部在長沙市荷葉塘社區開展第十三次“大學生社區助理”志愿服務活動
- 05-31 關注:24
- 跨越山海,共沐經典
- 4月以來,文學院2022級漢語言文學(國家人才培養基地)團支部與福建師范大學第25屆研究生支教團聯合舉辦以“一書共讀生童趣,兩地相邀
- 05-13 關注: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