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陳葉 鄒紫羅 崔博涵 陳俊文 張子萱)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落實團中央“傳統文化進校園”部署,近日,荊州市荊州區共青團與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非遺共興”實踐團隊共同承辦了“千年點茶韻,非遺共傳承”主題活動;顒泳劢箛壹壏俏镔|文化遺產“茶百戲”,通過沉浸式體驗,引導青年學子感悟中華茶文化精髓,激發保護傳承非遺的文化自覺與擔當。
活動摒棄了單一講座模式,創新設計了“學、觀、做、畫”多維體驗路徑。主講人鄒紫羅通過文化講堂首先溯源千年茶史,從神農嘗百草到唐宋茶風鼎盛,大小朋友們系統了解了茶百戲從唐代煎茶演化至宋代點茶的精妙歷程,及其與建盞、茶筅等器具密不可分的文化關聯。非遺傳承人隨即登場,現場演繹古法“點茶”,將典籍記載轉化為生動實踐。
(青年之家學員們認真聽講現場)
“清水丹青”引驚嘆,盞中點茶見真章
技藝展示環節成為全場焦點。茶筅高速擊拂,茶湯水乳交融,頃刻間沫餑涌起,“潔白如積雪”。茶百戲傳習師陳葉手持茶匙,僅以清水為墨,在細膩綿密的茶沫上輕盈勾勒。行云流水間,一幅幅靈動圖案躍然“茶”面,這項被譽為“清水丹青”的絕技,讓沉睡千年的藝術瑰寶驚艷重生。
(茶百戲演示現場)
青春執盞繪新意,沉浸體驗悟傳承
在實踐成員的指導下,青年學員們熱情高漲,分組親身體驗點茶技藝。琥珀色茶湯的絲滑垂落、擊拂茶湯的韻律節奏、盞中圖案漸顯的奇妙過程,讓古籍文字變得可觸可感。隨后,大小朋友們以茶湯為紙、清水為墨,發揮創意構思個性化“茶百戲”。古法技藝與現代思維在氤氳茶香中碰撞交融。
。▽W員們分組體驗點茶的場景)
破解傳承難題,青春力量注入非遺活水
本次活動不僅是一次文化體驗,更探索了“非遺傳承人+青年組織+高校”三位一體的活態傳承新模式,為破解非遺“誰來傳、如何傳”的難題提供了青年方案。親身參與點茶作畫的青年學員深受震撼。
荊州市荊州區共青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活動旨在響應《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要求,引領青年成為非遺保護的“先鋒隊”,踐行“見人見物見生活”的保護理念,以青春之力守護文化基因。“未來,我們將持續打造‘傳統文化+’特色活動矩陣,深化跨界聯動,為文化強國建設注入蓬勃的青春動能。”該荊州市荊州區相關負責人強調。
(全體參與者合影照片)
此次活動讓青年在沉浸式體驗中深刻感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自信油然而生。他們親歷的不僅是點茶技藝,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一份沉甸甸的傳承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