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風裹著麥香掠過桓臺縣,山東財經大學“齊魯情”大學生支農促進會暑期下鄉淄博桓臺隊帶著行囊在此扎根十二天。從初到時的手忙腳亂,到離別時的依依不舍,這段日子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在日常的瑣碎里,藏著最真實的成長與溫暖。
淄博桓臺隊隊員與辛泉村村委書記合影
深耕鄉村調研:集體經濟與養老現狀實地探訪
實踐團隊深入桓臺縣起鳳鎮辛泉村、烏南村、起南村等村莊,通過與村書記、村民面對面交流,全面調研當地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與留守老人生活情況,精準收集發展中的痛點問題。
調研發現,各村探索出特色發展路徑:烏南村依托草編合作社、起南村通過農業合作社壯大集體經濟,為留守老人提供就業崗位,拓寬增收渠道;辛泉村創新開辦長者食堂,為80歲以上老人免費提供午餐,同步設立棋牌室、閱覽室等設施,豐富老人精神生活,成為鄉鎮養老的示范標桿。
此次下鄉讓隊員們對農村工作有了客觀認知,深刻體會鄉村振興的艱難與必要。所見所感將化為動力,鞭策大家今后心系農村與農民。
調研組組員參觀調研烏南村草編合作社

調研組組員參觀調研起南村農業合作社

調研組組員調研長者食堂并為老人服務
鄉村實踐十二天:支教點滴與溫情印記
十二天的課程如流動溪流載著歡笑前行。地理課上地圖鋪展世界,孩子們凝神傾聽、舉手提問,探索熱忱悄然生長;音樂課里稚嫩歌聲似清泉縈繞,環繞教室。紅色記憶課上,英雄故事讓孩子們收起調皮,眼眸燃著敬佩火苗;手工課笑語與剪刀聲交織,小兔玫瑰在手中鮮活;非遺課飄著草木香,葦葉手環襯著孩子們粉嫩的小手,孩子們驕傲展示作品,知識與快樂變成閃光印記。
支教組組員為小朋友們開設折紙課
支教組組員為小朋友們開設草編非遺
趣味運動會活力滿滿,“波濤洶涌”翻水瓶噼啪作響,“背夾球”的現場,小朋友反復嘗試進行運球,滑稽模樣讓笑聲響徹會場。文藝匯演在暮色中拉開帷幕,《月兒灣》歌聲引月光入臺,口風琴音符如銀鈴叮咚,詩朗誦《繁星》字字似星光。
淄博桓臺隊隊員在辛泉村舉辦村聯趣味運動會
淄博桓臺隊隊員在辛泉村舉辦文藝匯演
十二天雖短,卻在課堂與活動中播撒知識與歡樂,更讓隊員們在童真里收獲成長,這份溫暖將永遠鐫刻在記憶中。
結語
十二天不長,有烈日下的焦灼,有籌備時的手忙腳亂,但更多是孩子們湊過來的溫熱面頰,運動會上潑灑的笑聲,匯演結束后攥著衣角的挽留。
淄博桓臺隊隊員鄉下調研
風掠過麥田,簌簌聲響里,像藏著千萬句“再見”,又像裹著數不清的“常來”。那些細碎的瞬間,早把短暫的相遇,釀成了心頭沉甸甸的惦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