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味美樂美的滁州文化基因
滁州學院學子三下鄉:溯流而上,探尋滁州"樂"與"味"的文化基因
為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內涵,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滁州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赴滁州探索中華文化的音樂和美食實踐小分隊"于2025年6月11日至14日開展了為期5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在指導老師黎娜教授的帶領下,圍繞"溯流而上:感受樂美味美的文化基因"主題,深入滁州文化館、博物館及多地特色場所,探尋當地音樂與美食中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
溯源文化根脈,解碼"樂"與"味"的基因密碼
活動伊始,團隊通過圖書館、檔案館及網絡數據庫等多渠道,系統收集了滁州傳統樂器與美食的相關資料。從定遠縣二胡制作工藝到天長甘露餅的百年傳承,從廬劇唱腔特點到橋尾臘肉的民俗故事,團隊成員細致梳理史料,繪制發展脈絡圖,為實地調研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滁州博物館與文化館,隊員們通過實地觀察展品陳列與聆聽專業講解,直觀感受了滁州音樂與美食文化的歷史變遷。特別在非遺展區,鳳陽花鼓的明快節奏與瑯琊酥糖的制作模具相映成趣,讓隊員們深刻體會到"樂"與"味"作為文化載體的獨特價值。
走訪民間藝人,記錄活態傳承故事
團隊深入滁州城鄉,尋訪堅守傳統技藝的工匠與藝人。在定遠縣,隊員們見證了老工匠制作二胡的全過程,從選材、制筒到調音,每一步都凝聚著匠心。"這門手藝靠的是手感和耐心,年輕人愿意學的少了",老工匠的感慨讓隊員們更感傳承之責。
在滁州老街的特色美食店鋪,隊員們與店主、廚師深入交流,記錄下瑯琊酥糖"拉酥"工藝的秘訣、管壩牛肉的腌制配方。一位本地老人回憶的"全家過年做橋尾臘肉"的溫馨場景,更讓大家感受到美食背后的親情與民俗溫度。這些口述歷史與實操技藝被團隊用視頻和文字詳細記錄,成為珍貴的文化檔案。
創新傳播形式,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為讓更多人感受滁州文化魅力,團隊策劃了系列體驗與傳播活動。在文化館現場,民間藝人的鳳陽花鼓表演引得觀眾陣陣喝彩,而設置的樂器體驗區讓市民親身感受傳統音樂的樂趣。隊員們還親手參與甘露餅制作,將過程拍攝成教程視頻,計劃通過抖音、小紅書等平臺傳播。
團隊負責人蔡君表示:"我們不僅要記錄文化,更要讓它'流動'起來。"目前,隊員們正整理調研資料,計劃撰寫《滁州傳統音樂與美食溯源調研報告》,并制作15分鐘紀錄片《滁州音味》,通過大學生網、短視頻平臺等渠道,讓滁州的"樂"與"味"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此次實踐活動不僅讓隊員們深刻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以實際行動助力地方文化傳承。正如指導老師黎娜所說:"青年學子參與文化探索,既是學習者,更是傳播者,這種雙向身份讓文化傳承更有活力。"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