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河海大學“企業家精神”調研團走進江蘇創能電器有限公司,通過實地走訪、深度訪談,解碼這家深耕電器領域二十余年的企業在技術攻堅、管理創新與社會責任踐行中的實踐路徑。

調研團首先來到企業生產車間,流水線上的自動化設備正精準完成元器件組裝,質檢區工作人員手持檢測儀逐批排查產品參數。在模具研發室,技術總監王工向調研團展示了近三年的技術迭代檔案:從 2021 年第一代斷路器模具的手繪草圖,到 2023 年采用 3D 打印技術的改良版模型,再到 2024 年融合物聯網模塊的智能原型,檔案袋里的每一張圖紙都標注著修改日期與測試數據。在企業管理中心,墻上的電子看板實時顯示著三大核心數據:生產合格率、訂單交付時效、客戶反饋處理率。創始人介紹,這套 “三率聯動” 管理系統是 2020 年引入的,最初由各部門分頭統計數據,時常出現偏差。為打通信息壁壘,公司組織跨部門專班,用三個月時間梳理出126個數據節點,最終實現從原材料入庫到成品出庫的全流程數據貫通。

創始人在訪談中被問及哪項決策最能體現創新突破的企業家精神時表示,在公司的發展過程中把傳統制造業向工業互聯網方向發展,實現了節能和消除電氣火災的雙重目標。在社會責任方面,企業為了適應物聯網應用場景以及響應節能減排的號召,把產品工藝中的傳動機構由原先的材料改為了高分子材料,該項改革是的產品零件的生產能耗降低了40%,并且能使他的機械壽命提高70%,帶動了整個行業標準的提升。

訪談的最后,創始人也對商科的學生送上寄語:“希望商科的孩子們學好學科知識,理論結合實際,為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社會的未來是你們的!”
江蘇創能電器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中,“創新” 不是口號而是日常 —— 研發車間的燈光常常亮至深夜,管理系統的參數每月都有微調,社會責任的踐行融入了生產經營的每個環節。這些細節共同勾勒出一個清晰的答案:企業的生命力,既源于對技術的執著,也來自對人的關懷,更根植于對社會的反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