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護航,智慧農業
鄉村振興的號角已遍吹田野,青春建功的腳步正踏響鄉土。當“三下鄉”的實踐行囊里,盛滿了對農耕文明的敬畏與對新農圖景的向往,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學院夢飛天使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便循著稻菽翻浪的韻律,走進了羅源的田間地頭。在這里,科技與泥土相擁,正改寫著農耕的千年密碼;人文與產業交融,正編織著民生的幸福經緯——一場解碼現代農業、賦能鄉村振興的青春實踐,就此在綠水青山間拉開序幕。
“科技密碼”,振興實踐
在專業講解員的帶領下,志愿者們首站探訪百谷農業的白玉菇種植基地。恒溫恒濕的智能培育系統里,標準化排列的菌包孕育出潔白飽滿的菇群,科技與農業的深度融合讓傳統種植煥發新生。 更動人的是農場里的“民生溫度”,為當地家庭婦女特設的小時制崗位——巾幗幫扶車間,讓她們能在照料家庭的間隙靈活就業,用碎片化時間實現增收,既守護了“小家”的溫暖,也為“大家”的振興添磚加瓦,彰顯了產業發展與民生改善的雙向奔赴。

“振興溫度”,點亮民生
走進菇菇農場,大片的竹蓀種植區,科學的光照與濕度調控為作物打造了“理想家園”,志愿者們不僅系統學習了竹蓀從菌包培育到成熟采收的全流程技術,更親手參與采摘的樂趣,在指尖觸碰間體會“科技種出好收成”的振興底氣,感受現代農業為鄉村產業注入的硬核動力。
振興啟示,續寫新篇
此次“三下鄉”實踐中,志愿者們真切觸摸到羅源現代農業的蓬勃脈動:科技賦能讓土地迸發高效產能,人文關懷讓產業扎根民生土壤。這既是鄉村振興戰略在基層的生動實踐,更讓青年學子看到了青春力量與鄉村發展的結合點。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學院夢飛天使志愿服務隊將以此次探訪為起點,持續用專業所長與熱血擔當,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讓更多“科技+民生”的振興故事在田野間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