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法治之光“三下鄉”普法行動】
行動啟動:錨定青少年普法核心目標
為響應“三下鄉”志愿服務號召,聚焦南疆地區青少年法治教育薄弱點,南疆法治之光普法團隊明確行動核心——圍繞未成年犯罪相關法規開展宣講。團隊前期梳理《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核心內容,結合青少年常見違法風險場景(如校園欺凌、網絡詐騙)設計宣講方案,旨在通過“接地氣”的普法形式,讓法律知識融入青少年日常生活,從源頭預防未成年犯罪。
校園首站:第一師高級中學(兵團二中分校)宣講
7月1日,團隊首站走進第一師高級中學(兵團二中分校),面向200余名高一學生開展宣講。講師以“不良行為與犯罪的邊界”為主題,結合真實案例解讀未成年犯罪的法律界定與后果,重點講解曠課、攜帶管制刀具等易被忽視的不良行為可能引發的法律風險。現場設置“法律小問答”環節,學生踴躍提問“未成年人違法會留案底嗎”,團隊成員逐一細致解答,同步發放普法手冊200余份,為學生筑起法治“第一道防線”。
圖為塔里木大學第一師高級中學(兵團二中分校)宣講活動合照(攝/董瑞晴)
活動旨在讓法律知識融入青少年日常生活,從源頭預防未成年犯罪。同學們紛紛表示,這樣的活動讓他們受益匪淺,解決了實際法律困惑,更增強了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
圖為第一師高級中學(兵團二中分校)進行普法宣傳(攝/唐永晶)
圖為第一師高級中學(兵團二中分校)進行普法宣傳(攝/曾楊意)
此次活動覆蓋200余高一學生,解讀未成年犯罪法律知識、答疑并發放手冊,強化學生法律意識,為其筑牢法治“第一道防線”
校園續章:塔里木高級中學宣講
7月5日,宣講活動在塔里木高級中學接續開展,300余名高二學生參與。此次宣講聚焦“網絡環境下的未成年犯罪預防”,講師針對網絡暴力、盜版侵權等青少年高頻接觸的違法場景,拆解相關法律條款。
圖為塔里木高級中學進行普法宣傳(攝/梁焱瑩)
這次活動同時提醒學生警惕網絡不良信息誘導,引導大家樹立“上網懂法、用網守法”的意識,現場通過情景模擬讓學生直觀感受違法后果,法治警示效果顯著。
社區延伸:桃園社區社會實踐站宣講
8月29日,團隊將普法觸角延伸至社區,在桃園社區社會實踐站開展宣講。此次活動創新邀請家長共同參與,圍繞“家庭監護與未成年犯罪預防”展開,強調家庭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的關鍵作用,指導家長如何通過日常溝通普及法律知識、識別孩子不良行為傾向。此次宣講重點講解“家庭監護在預防未成年犯罪中的作用”,引導家長重視孩子心理動態與行為習慣,協助孩子學習法律知識。團隊成員還為社區青少年提供一對一法律咨詢,覆蓋社區居民及青少年120余人,推動形成“家校社”協同普法的良好氛圍。
圖為桃園社區進行法治宣講(攝/梁焱瑩)
活動覆蓋150余青少年及家長,提供10余次法律咨詢,強化家庭法治教育作用,推動形成“家校社”普法合力,助力未成年犯罪預防。活動覆蓋社區青少年及家長150余人,現場提供一對一法律咨詢10余次,推動形成“家校社”普法合力。
(文/王瑞玲、王昀)
行動總結
此次南疆法治之光“三下鄉”普法行動,通過“校園+社區”雙場景覆蓋,累計服務超600人,有效提升了南疆地區青少年對未成年犯罪相關法規的認知度。下一步,團隊將持續優化宣講內容與形式,推動普法教育常態化,為南疆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更優法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