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
——池州學院赴黃山市西溪南探尋鄉村旅游發展"流量密碼"實踐團赴西溪南、青陽開展實踐活動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了全面部署,強調“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鄉村旅游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為了解鄉村旅游發展水平,聚力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7月4日至7月8日,池州學院赴黃山市西溪南探尋鄉村旅游發展"流量密碼"實踐團深入皖南鄉村旅游地開展了為期5天的調研活動。
實踐團先后調研了池州市青陽縣將軍村、黃山市西溪南村。將軍村歷史文化悠久,其名源于明朝常遇春將軍在此囤兵扎寨而得名,境內景點豐富,有花臺、團箕寨、菩薩嶺、殺豬臺、大鼓嶺等。目前全村共有農家樂16家,精品民宿3家,旅游從業人員60余人,全村年接待游客約18萬人次,年營業額達500萬元。西溪南是首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有1200余年歷史,現保留了大量的明、清代建筑,河畔擁有近千畝天然濕地楓楊林。近年來,西溪南鎮堅持“古鎮旅游+創意產業”雙輪驅動,大力推進文化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精心打造的西溪南創意小鎮入選全國最美特色小鎮50強。
實踐團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走訪、參與觀察等田野調查形式,從居民、村集體、游客等不同主體了解當地鄉村旅游發展水平和對鄉村旅游發展的態度等。
從居民角度來看,將軍村居民多數認為旅游發展未能帶來經濟收入的明顯提高,年輕人大多在外務工,就業機會也有限。西溪南村居民對鄉村旅游發展持兩種態度:一是通過房屋出租、農副產品銷售、商鋪經營等方式積極參與到旅游發展而獲益的居民認為旅游開發帶來了就地就業的機會,尤其是對年輕人返鄉創業提供了平臺,二是離核心景區稍遠的居民認為旅游開發帶來的田地征用,而本人因各種原因尚未參與到旅游發展,獲得感較低。
從村集體角度來看,通過發展鄉村旅游,鄉村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居民就業機會增多。兩個村村集體通過轉讓景區運營權,土地流轉、產權租賃等渠道獲得收益。
從游客角度來看,對將軍村和西溪南村的鄉村旅游的環境質量滿意度均較高,將軍村的旅游設施滿意度較低,西溪南的鄉土文化滿意度較低。實踐團實地考察的過程中也遭遇到了將軍村旅游道路標識不明確,尋找旅游景點難度大的情況,西溪南文化產品較少,缺少“鄉土味”。
在整個調研過程中,無論是前期查閱資料、制定訪談提綱、聯系相關部門,還是調研中發放問卷、參觀交流、錄音拍照,實踐團都充分展示了池院學子能吃苦、肯學習、有擔當的青年形象。下一步實踐團將認真整理資料,深入思考并分析相關數據,爭取出色完成此次實踐工作,為學術研究、社會服務貢獻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