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小衛士:守護桂林生態,共繪漓江碧水新篇章
在風光旖旎的桂林,漓江如同一條碧綠的綢帶,穿梭于青山之間,繪就了一幅幅動人心魄的山水畫卷。然而,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漓江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治理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為此,廣西師范大學化學與藥學學院“漓江小衛士”團隊近期深入象鼻山流域與小東江流域,開展了一場以水質保護與污染治理為核心的調研工作,旨在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生態之路。
象鼻山流域:旅游與生態的和諧共生
象鼻山,作為桂林旅游的璀璨明珠,其獨特的地貌吸引了無數游客的目光。然而,旅游業的繁榮也帶來了水質保護的難題。“漓江小衛士”團隊在象鼻山流域的調研中,發現當地政府和景區管理部門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來保障水質安全。例如,增設了環保標識牌,引導游客文明游覽;加強了水質監測,確保各項指標符合國家標準;同時,還推廣了使用環保型游船,減少了對水體的污染。然而,團隊也注意到,旅游旺季時游客數量的激增仍會對水質造成一定影響。為此,“漓江小衛士”提出了建議:一方面,可以通過優化游客流量管理,避免高峰期過度擁擠;另一方面,加強公眾環保教育,提高游客的環保意識,讓每個人都成為漓江生態的守護者。
小東江流域:老城區的生態挑戰與機遇
相較于象鼻山流域的旅游風光,小東江流域則更多地承載著桂林老城區的歷史與記憶。然而,這里也面臨著生活污水排放、垃圾處理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漓江小衛士”團隊在調研中發現,盡管大部分區域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污水處理系統,但仍存在部分老舊社區污水直排的現象,對小東江的水質構成了威脅。針對這一問題,團隊提出了多項建議:一是加快老舊社區污水管網的改造升級,確保污水全部納入處理系統;二是推廣生態化污水處理技術,如建設人工濕地、生物濾池等,實現污水的資源化利用;三是加強社區環保宣傳,提高居民的環保意識,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生態保護的良好氛圍。
漓江小衛士,守護綠水青山的行動者
“漓江小衛士”團隊的此次調研,不僅是對桂林漓江生態環境現狀的一次深入剖析,更是對水質保護與污染治理路徑的一次積極探索。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青年一代的責任與擔當,為桂林乃至全國的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未來,“漓江小衛士”將繼續攜手社會各界,共同守護這片碧水藍天,讓漓江的生態之美得以永續傳承,讓桂林的山水畫卷更加絢麗多彩。

(化學與藥學學院“漓江小衛士”團隊 文/朱可 張小佳 攝/李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