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農園藝學院:追尋束老足跡,助力鄉村振興
7月7日上午,實踐團隊抵達位于泰安市岱岳區的天澤農園科技有限公司,園區院士工作站的朱秀燕女士和楊銘先生熱情地接待了我們。首先,朱女士帶領團隊參觀了位于產業園區中心的院士工作站。站內設有多間一流實驗室,許多青年科研工作者在一線忙碌著。提起束院士,工作站辦公處的楊銘先生充滿了敬意與熱切,繪聲繪色地向實踐團講述當年束院士的事跡。在楊先生的敘述中我們了解到的束院士,是一位勤懇的勞動者、嚴謹的科學家、仁愛的教育家,具有身體力行的實踐態度、通材達識的學術素養和誨人不倦的與人精神。
離開工作站后,朱秀燕女士又帶領團隊參觀了產業園主園區,院內環境優美、設施先進,有涉及果樹蔬菜種植業、觀賞園藝業乃至養殖業等多個功能區,束院士所創的“地膜覆蓋穴貯肥水”技術對當地林果業的幫助尤為顯著。據了解,泰安市天澤農園科技公司作為院士定點指導幫扶的工作站,近年來形成了一套專屬完備農業體系,從生產到加工銷售,擁有完整產業鏈。同時,天澤農園作為泰安市中小學生實踐教育基地,通過因地制宜的方式培養新一代學生愛農務農的情懷。
7月7日下午,實踐團隊來到位于泰安市岱岳區的山東惠農園藝科技有限公司,銷售部李亮經理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帶領實踐團在園區內參觀講解。據介紹,為了支持扶貧攻堅,束院士總結了40項先進實用的致富創新技術,其中的很多技術是院士工作站創造的。
近年來受到新冠疫情的沖擊,該行業在物流運輸方面受到較大的影響,據李經理所講就是貨源地發貨受阻、買家收貨延遲,對某些對貯存運輸條件要求較高的組培苗等園藝作物的轉運與銷售來說是較大的挑戰。同時受到企業規模的限制,利用物聯網、“互聯網+”等技術渠道的拓展宣傳力度較弱,因此對周邊地區的科技扶貧影響范圍也較難進一步擴大。近年來有許多農科類高校畢業生選擇來到鄉鎮科技公司工作,為企業帶來豐富的知識儲備和科學的技術手段,加之束懷瑞院士對企業的幫扶指導,企業的運作和收益都在以穩中向好的趨勢發展。
隨后,李經理帶領實踐團參觀了園區內的束院士工作站,站內具備應用于農藝科技的配套實驗設備和充足的實驗室,幾年來有許多山農等農科類高校的應屆本科畢業或碩士學歷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來到院士工作站學技術、搞科研。企業園區內的工作站,是當年束院士親自敲定選址與建設的一幢簡約質樸的小樓,院士辦公的房間在工作人員的打理下仍然保持著十多年前的樣貌,走廊上掛著當年院士在試驗田和果園考察、在實驗室工作、與錢學森教授洽談的相片,據李經理所說,當時束老先生經常前往果園視察、指導,一待就是一整天;園區內的山東泰山果樹研究院,也是束老投資所建;惠農園藝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的院士工作站建成后,束老為園區內苗木蔥蘢、欣欣向榮的景象打動,親自題詞“根源”二字,不僅喻示果樹深深扎根土地、樹根汲取養分哺養樹體,更是向萬邦之本的農業致敬,寓以束老對農業和研究農科的后輩們的殷切期望。
8月9日,實踐團又前往濟南章丘市中華供銷總社濟南果品研究所進行學習和考察工作,研究所科技處主任李繼蘭老師熱情的接待了我們。在與李老師的交流中我們了解到,當前果品加工最大的問題便是果品品質安全的保障與提升,加工產品的風味與營養含量是決定市場的關鍵。
當天,李繼蘭老師還帶領實踐團成員參觀了研究所的技術中心和專業實驗室、低溫貯藏冷庫、工業化無菌車間,據李老師介紹,研究所通過與濟南當地和全省各地的各類企業合作,不僅能夠為企業的加工生產和質量檢測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還能夠合力研發新型產品,同時還打造了自己的品牌;濟南果品研究所在與其他省份的研究所合作開展工作時,也在為致力科技扶貧而奮斗著。據科技處大森老師介紹,研究所技術人員在前往四川、重慶九龍等地開展工作時,對當地果農的生產加工、貯藏運輸等領域進行定點幫扶和指導,將束院士對工作站提出的技術扶貧的要求落到實處。
通過這次“三下鄉”活動,我們不僅了解了許多束懷瑞院士在科學研究、扶貧攻堅方面的事跡,更深刻體會到束老為科學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愛農助農的情懷。“三下鄉” 活動對于我們高校學生來說,早已從單向學習轉為雙向學習運動。一方面大學生向基層勞動群眾學習優良的品質和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另一方面工農群眾也向大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信息, 二者的有機結合發揮了“1+1>2”的作用,不僅助力國家三農政策的落實,更能帶動青年人才將科學知識運用在大地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 為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 為助力美麗鄉村建設,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7月14日至7月22日,自動化學院“手繪鄉村·興鄉郵你”小隊前往高郵市車邏鎮
- 08-22 關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