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社會實踐團赴陽朔開展社會實踐
7月13日至14日我校社會實踐團隊前往廣西省陽朔縣開展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網紅帶動當地旅游業發展,深入當地進行了解調查。
走進陽朔
7月13日上午,本團隊搭行動車從桂林前往陽朔縣,參觀三千漓景區,了解當地旅游文化特色,調查當地旅游業的優點與不足。在博物館里團隊成員駐足觀看,瞻仰當地紅色文化。下午打車前往興平古鎮,人民幣二十元同款取景地,本團隊參觀并拍照留念。傍晚團隊成員從民俗步行至當地著名景點西街,打卡了網紅同款美食。
圖1
7月14日上午本團隊前往遇龍河,打卡網紅同款旅游地,體驗當地旅游文化和當地特色竹筏。
圖2
走訪文化風情陽朔
在陽朔進行社會實踐的這兩天我們團隊對當地的旅游業以及當地的文化產業進行了了解。
俗話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如今短視頻行業盛行,許各大網紅旅游,探店,都將陽朔列為目的地,還有很多綜藝節目都將陽朔作為采景地,在當下流行的網紅營銷的帶動下當地的旅游業有了較高的提升。
圖3陽朔在依托旅游資源優勢,發展自身特色的鄉村旅游方面,堅持創新和特色挖掘,建設了陽朔縣特色農業旅游基地,打造出了一系列鄉村旅游示范區。通過百里生態農業觀光旅游示范帶建設、保健養生旅游項目開發原始森林保護性開發,使陽朔中西部生態旅游軸線、漓江旅游帶下游段成為陽朔旅游發展的新亮點。目前,一批個性化的鄉村旅游項目,如百里新村生態農業觀光示范帶、遇龍河景區、漓江景區、十里畫廊景區、歷村農家樂成為吸引游客、口口相傳的品牌產品。鄉村旅游成為發展農村經濟首選的特色和優勢產業,取得了農業發展與旅游發展同步的雙重效益。
深入陽朔
除了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發展其特色之處外,陽朔還投入巨資保護當地特色文化,如當地的興坪鎮,借鑒陽朔西街保護性整治開發模式,投入財政資金1000多萬元,進行歷史街區的保護性整治,其特有的自然旅游資源和歷史文化底蘊得到進一步彰顯,整治后的集鎮成為一條古香古色的旅游商業街,該鎮每年接待游客200多萬人次,旅游收入達4000萬元,2010年興坪鎮被評為全區特色景觀旅游名鎮。
總結
在短視頻對旅游者目的地決策的影響中將感知價值作為中介變量,這樣不僅有助于從游客的視角出發探究游客對短視頻的使用態度,而且也有助于揭示旅游者目的地決策行為產生的心理機制。研究結果顯示,短視頻能夠通過感知價值的中介作用影響旅游者目的地決策。該結論也支持了以往的研究觀點,用戶在使用短視頻的過程中的創作、瀏覽和互動行為能夠通過功能價值和情感價值來影響用戶的感知價值,進而影響用戶使用的忠誠度。而且,本研究的對象大多為 20 歲以上的年輕人人群,他們有自己的人生閱歷、經驗和消費觀念,當他們觀看網紅旅游宣傳后,能夠做出自己的判斷并決定是否前往該目的地,所以感知價值能夠在短視頻和旅游者目的地決策之間起到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