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8月3日我來到滁州市周崗鎮革命烈士陵園開展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現場工作人員以及在網上資料的查找,我了解到了許多關于周家崗烈士們的英勇事跡。 1938年,新四軍進駐周家崗一帶,宣傳抗日、建立農抗、青抗、婦抗自衛隊和兒童團等群眾團體,發展中共地下黨組織,開辟抗日根據地。1939年12月21日,這里爆發了著名的周家崗反“掃蕩”戰斗,新四軍第四支隊在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副指揮兼第四支隊司令徐海東指揮下,殲敵160余人,粉碎了日、偽 軍的“掃蕩”。周家崗反“掃蕩”戰斗的勝利,對鞏固和發展皖東抗日根據地具有重要意義。1940年春,又在周家崗成立鄉、區、縣抗日民主政府,組建中共全椒縣委,開展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群眾運動。1941年10月,國民黨頑固派調動兩個團的兵力,侵占周家崗,搜查中共地下黨組織,新四軍四旅奉命發起對周家崗的攻堅戰,四天四夜,殲國民黨頑固派軍隊五百余名,殘敵倉惶潰逃,一舉收復周家崗。這次攻堅戰的勝利,對鞏固、擴大淮南、路西一帶抗日革命根據地,奪取抗日戰爭最后勝利,起了一定作用。新中國成立后,在1996年,全椒縣委、全椒縣政府宣布將周崗烈士陵園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7月,被滁州市委滁州市政府命名為“滁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2年11月,滁州市委、市政府將周崗烈士陵園評為市級革命烈士紀念設施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周家崗革命烈士陵園,位于全椒縣城北25公里周家崗街西頭的山丘上,面積為6600平方米,其東、西、南三面,為碧云湖所環繞。進入烈士陵園,初入眼簾的是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的巨大紀念碑,在其旁邊的石碑上,刻滿了許多為國捐軀的革命烈士的名字。也讓我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以及革命先輩們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精神。從工作人員口中我了解到在烈士墓中埋葬的烈士中,最小的只有21歲。他們有的并不是本地人,卻為了保護身后的人民而留在了異鄉。看著那些浮雕,我仿佛看見了先輩們英勇殺敵的身影,仿佛看見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他們毅然決然的走向戰場的背影。參觀結束后,在回去的路上時,我看著兩邊秀麗的山水景色,看著人們安居樂業的情形,看著路旁高聳入云的樓房,又想起了那些長眠于周崗的革命先輩。若是沒有他們,又怎么會有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呢。百年前的你們為了新中國的成立付出了一切,百年后的我們也理應為了中國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周崗烈士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傳承的,它就像陵園前松柏亭的兩顆筆直青翠的松柏一樣,萬古長青,引領著我們精神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