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有關部署,助力張家港鳳凰村農房翻建工作的順利進行,2024年7月27日,徐州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青翼乘云,榮耀沙洲”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赴張家港鳳凰村開展農房及繼源道遺址改造調研活動。
圖 1團隊成員在鳳凰鎮恬莊街道實地考察
實踐活動初期,團隊成員們首先通過走訪村民、實地考察和線上線下問卷調查等方式,對鳳凰村的農房改造現狀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調研。他們發現,許多農房因年久失修,存在結構安全隱患,同時缺乏現代化設施,難以滿足村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此外,村民們對于改善居住條件、提升生活品質的愿望十分迫切。而繼源道遺址雖在十年前經歷過一次修葺,但在風吹日曬下仍有破敗跡象。在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們發現鳳凰村農房翻建面臨著一些挑戰,包括材料選擇、施工安全、環境保護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團隊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如采用環保材料、優化施工流程、加強施工期間的安全管理等。
圖2團隊成員對鳳凰鎮村民開展問卷調查

圖 3團隊成員在鳳凰鎮農房進行數據測量
針對調研中所發現的問題,在農房改造方面,團隊成員們利用所學專業知識,引入BIM和無人機傾斜攝影技術進行評估與規劃。通過無人機搭載的高清相機,團隊對鳳凰村的需要改造的危房和舊房進行了全面、精準的航拍,獲取了大量寶貴的影像資料。隨后,他們進行了現場數據測量,并用BIM軟件對這些數據進行了處理,構建了詳細的三維模型。三維模型的搭建不僅準確反映了農房的現有狀況,還為后續的改造設計夯實了基礎。同時,在建模過程中,團隊成員們還特別注重保留鳳凰村鄉村的原始風貌和特色元素,力求在改造中融入更多的鄉村文化氣息。為此,他們與村民深入交流,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和古建筑風格,將江南水鄉獨有的風格和現代設計理念巧妙地融入到BIM模型中,讓改造后的農房既具有現代感又不失鄉土氣息。后續實踐團隊將會把改造成果以圖紙的形式呈現,并邀請村民進行評價,確保改造方案更加貼近村民的實際需求。
在遺址改造方面,團隊成員深入繼緣道院遺址現場,通過實地考察、文獻搜索、專家訪談等形式,對改造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一、將繼緣道院遺址納入鳳凰鎮的整體旅游規劃中,設計科學合理的旅游線路,與周邊景點形成互補,共同打造具有鳳凰鎮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二、進一步挖掘繼緣道院的歷史文化內涵,增加更多互動性強的可視化展示項目,如VR虛擬現實體驗、文化講座等,讓旅客身臨古時僧侶與信徒之間文化傳播的現場,體驗傳統的寺廟文化傳播模式。三、對繼緣道院含安全隱患的部分利用傳統建筑材料和磚石修復、原木替換等工藝進行再次修葺,同時利用現代結構加固技術對繼緣道院進行加固,保證其穩定性和安全性。
圖 4團隊成員對鳳凰鎮遺址進行數據統計
在本次社會實踐中,徐州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的“青翼乘云,榮耀沙洲”團隊成員們充分發揮了他們的專業優勢和創新思維。他們不僅為張家港鳳凰鎮的危房改造和舊房翻新工作提供了寶貴的技術支持和創新想法,而且在繼源道院遺址的改造上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評估和建議。這些成果不僅為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開辟了新路徑,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團隊成員們展現出了對社會責任的深刻理解和積極參與鄉村振興的堅定決心。他們通過實地調研和深入分析,為鳳凰村的發展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體現了青年一代的智慧和力量。展望未來,實踐團隊將繼續密切關注鳳凰村的發展動態,持續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他們將不斷學習、探索和實踐,以期在土木工程和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取得更多成果,為建設更加和諧、美麗、富有活力的鄉村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