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關于新型的近紅外而去熒光探針的設計
一種關于新型的近紅外而去熒光探針的設計
鄒可盈
本文的核心內容是關于一種新型的近紅外二區(NIR-II)熒光探針平臺——NIRII-HDs的設計、合成及其在體內分析物傳感中的應用。以下是文章的核心內容整理:
研究背景
• NIR-II熒光成像的優勢:與傳統的可見光和近紅外一區(NIR-I)成像相比,NIR-II(900-1700 nm)熒光成像具有更深的組織穿透能力、更低的自熒光和更高的信噪比(SBR),適用于體內生物過程的高對比度成像。
• 現有NIR-II探針的局限性:目前大多數NIR-II小分子探針缺乏通用性和穩定性,主要是因為缺乏可光學調節的基團。現有的NIR-II探針主要基于BODIPY骨架和花青素骨架,但存在合成復雜、穩定性差等問題。
研究目的
• 開發新型NIR-II染料平臺:設計一種具有可光學調節基團(如羥基或氨基)的NIR-II染料平臺,以實現體內檢測的通用性和穩定性。
研究方法
• NIRII-HDs的設計:通過替換O-HD染料中的吲哚雜環為1,4-二乙基十氫喹啉(DQ)苯并吡喃基團、引入苯甲酸基團以及調節酚羥基的pKa值,開發了新型的NIR-II染料NIRII-HD1至NIRII-HD5。
• 性能優化:通過實驗驗證了NIRII-HD5的光學性能(如適當的pKa值、高穩定性和高NIR-II亮度),并基于NIRII-HD5設計了三種靶向激活型NIR-II探針,分別用于檢測活性氧(ROS)、硫醇(如GSH)和酶(如堿性磷酸酶,ALP)。
實驗結果
• 光學性能:NIRII-HD5表現出最佳的光學性能,其最大發射波長為895/936 nm,熒光量子產率(Φ)為0.28%,斯托克斯位移為41/82 nm,pKa值為6.5。
• 穩定性測試:NIRII-HD5在生理條件下表現出優異的化學穩定性和光穩定性,即使在存在HClO和ONOO⁻的情況下也能保持穩定。
• 體內成像能力:NIRII-HD5在小鼠模型中實現了深組織成像,其成像深度可達5 mm,遠超過O-HD的2 mm。
• 靶向激活型探針的應用:
• NIRII-HD5-ONOO⁻探針:在LPS誘導的小鼠淋巴炎癥模型中,成功檢測到ONOO⁻的產生。
• NIRII-HD5-GSH探針:在4T1腫瘤小鼠模型中,通過檢測GSH水平,實現了腫瘤淋巴轉移的可視化。
• NIRII-HD5-ALP探針:在小鼠中成功區分了正常組織和腫瘤組織。
關鍵結論
• NIRII-HD5的通用性:NIRII-HD5作為一種新型的NIR-II染料平臺,具有良好的光學性能和穩定性,能夠通過簡單的羥基修飾設計多種靶向激活型探針。
• 體內應用潛力:基于NIRII-HD5的探針在體內成像中表現出高靈敏度和高選擇性,能夠可靠地檢測不同疾病模型中的生物標志物,為NIR-II成像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新的工具。
研究意義
• 本研究開發的NIRII-HDs平臺為設計新型NIR-II熒光探針提供了通用方法,有望推動NIR-II成像技術在生物醫學和臨床研究中的廣泛應用。
社會實踐報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