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黃河,做好準備
在疫情防控背景之下,實踐團隊積極響應各地防疫政策,成員們以各自家鄉所在地為樣本地,以黃河流經區域及其沿岸地區為主要調研地,前往黃河流域、當地相關政府機構及附近村莊等地進行社會實踐。
實踐團隊的成員們通過詢問老師以及查閱資料了解到黃河流域存在水土流失日趨嚴重,水源涵養功能減弱,生物多樣性銳減等生態環境問題,在國家的重視以及相關政策的支持下,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迅速,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生態環境改善,但由于黃河本身治理難度較大,保護黃河仍然任重道遠。了解到相關情況后,實踐隊成員們積極提議,提出問題并進行整理匯總,制作調查問卷,充分準備便于后續開展實地調研工作。
走進黃河,實地探究
我國高度重視黃河治理,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顯著成效。部分實踐團隊成員前往黃河流域進行實地調研,發現黃河流域水污染程度減輕,水土流失程度減輕,植被覆蓋率較之前提高,生物多樣性日益增加,黃河治理向著良好方向發展,這為黃河發展生態康養奠定了良好基礎。實踐團隊分為兩組,一組進行采訪及走訪調查并做好筆記,另一組進行實地拍攝及照片整理。
專家解釋道生態旅游是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為準則,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的人文生態環境,開展生態體驗、生態認知、生態教育并獲得身心愉悅的旅游方式。在走訪調查中,實踐團隊成員得知我國黃河流域生態旅游發展至今,產業特色已經形成。當被問及生態康養旅游為經濟發展做出哪些突出貢獻時,專家說生態旅游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就業增收能力,目前生態旅游已成為農民脫貧增收的新渠道,更成為推動地方經濟轉型升級、促進消費的新引擎,對地方社會經濟的帶動作用日益明顯,并且此種發展方式對環境副作用小,有利于實現環境與經濟雙贏。由此可見黃河流域發展生態康養旅游可以在保護環境的同時兼顧經濟發展。
但是黃河流域的生態康養旅游也有發展受限的一面,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生態旅游產業還不能進行獨立核算和統計產業體量,針對黃河流域的關鍵問題,結合近年出現的發展戰略機遇,實踐團隊認為要使黃河流域的生態得到全面恢復和有效保護,必須通過推進高質量發展才能加以實現,生態恢復保護則是高質量發展的組成部分和目標體現之一,而這正好可以通過生態康養旅游來實現,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國也有相關政策表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應該遵循“基底-生態優先、承載-發展約束、驅動-內外關聯”的原則,通過生態、農業和城鎮三者發展互動,解決生態恢復問題,推進高質量發展。
整理總結,得出結論
經實踐團隊搜集資料獲取信息和實地調查采訪,成員們對黃河流域生態發展狀況以及發展生態康養旅游的情況進一步明確,大家集思廣益,共同協商設計出了一份線上調查問卷,對比人們對黃河生態問題的看法以及對黃河流域發展康養旅游業的態度,并召開線上會議最后得出結論,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恢復趨勢較好,具備發展生態康養旅游業的條件,要科學規劃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使其與康養旅游相結合,讓黃河在發展的同時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俟河之清康養實踐隊將繼續保持熱情,對黃河流域生態發展狀況以及生態康養旅游發展前景進行深入調查研究 ,為保護黃河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