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問卷調查
為探索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踐團經商議決定在進行實地調研前先制作相關調查問卷。在問卷中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的相關概念及其重要性,通過調查不同性別及不同年齡段對于生態康養旅游的態度傾向,大體了解到不同群眾對于黃河流域現狀的認識渠道及程度的不同。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結構化問卷調查和非結構化采訪等形式,采取線上問卷投遞(實踐團成員利用社交網絡,如QQ空間、微信朋友圈等賬號進行發布)和線下走訪調查(街頭分發調查問卷)的方式。由此引起群眾對于黃河流域生態和發展問題的關注,進一步突出和傳播生態康養旅游的可持續性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重要性。
體會黃河魅力
12月19日,俟河之清康養實踐團在隊長的帶領下前往濟南濼口浮橋黃河沿岸進行實地調研。實踐隊員們從黃河生態園的工作人員口中了解到這里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集生產生活、休閑健身、旅游觀光于一體。為保護黃河生態環境,擦亮黃河文化特色品牌,凸現黃河元素、講好黃河故事、弘揚黃河文化,展現“城市親近黃河、黃河融入城市”特色魅力。在本次實踐過程中,實踐隊員們不僅親身感受到黃河的無限魅力,還深刻意識到保護黃河生態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不過,盡管近些年我國生態旅游發展已經取得了部分成就,但仍存在無目的式開發旅游資源、粗放型管理旅游景區、旅游者生態意識缺乏等問題,進而導致在與國外生態旅游發展歷史悠久、體系成熟的條件對比之下,顯得有些遜色。
積極宣傳海報
經過實地探訪的學習記錄加之整合問卷調查結果后,實踐隊員統計總結出旅游配套設施不完善,智慧旅游系統落后;旅游品牌影響力不強;游客停留時間短;大眾對于生態康養旅游的認知范圍局限于中老年人養生等問題。還從問卷調查中發現群眾對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康養旅游相結合發展的知識盲區和認識渠道的匱乏多重問題。針對一系列困境,加之受新冠疫情的影響,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覺醒,綠色運動及綠色消費席卷全球,實踐團隊成員自主設計了多張海報宣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并聚焦黃河流域生態康養旅游,旨在讓更多人對生態康養旅游模式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將生態旅游定義為“保護旅游”和“可持續發展旅游”。最終將海報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發放,讓更多人看到也了解到黃河生生不息、源源不斷的獨特魅力。
展開研討匯總
經過實踐調研,結合當前黃河流域生態康養旅游業發展不足的現狀,以問卷調查結果為基礎,以實證分析為依托,俟河之清康養實踐團通過召開線上騰訊會議總結出,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方面水環境改善態勢并不穩固,黃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河湖斷流干涸與流域高耗水問題并存;在生態康養旅游方面除已知生態問題,還存在缺失專業人才進行設計,缺乏更深層次和更合理的科學規劃以及缺失準確清晰的管理模式。因此,經資料查閱和團隊商討,得出以下開發對策:一是注重統一規劃,堅持有序開發;二是完善服務體系,理順管理體制;三是強化專業培訓,加大宣傳力度;四是加快立法步伐,細化保護措施。
綜上所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是我們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如果能將生態康養旅游與之相結合,在合理利用的基礎上,可持續地長久地發展,生態旅游同樣也為提高旅游業新層次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