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在東北黑土地的我,從小就聽著長輩講家鄉的紅色故事,耳濡目染,漸漸的紅色文化與歷史在我內心扎根,借助本次的返家鄉活動,我再次走到了我們家鄉吉林省磐石市博物館。當我走到博物館的門口時,我仿佛能夠與老一輩革命先烈跨時空對話,此刻的我站在一片有溫度的土地上。看到博物館展覽的一件件銹跡斑斑的農具,那一段艱苦奮斗的時期在我腦海中緩緩浮現。東北在早期的時候沒有現在的農田與莊稼,并有“北大荒”的稱號,老一輩人沒有現代化工具,主要以人力去完成開墾與耕種,勞動光榮的精神已經牢牢植在我的內心;在改革開放時,在吉林長春生產出第一輛解放牌卡車,這是我們國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我感到無比自豪。雖然小時候來過這里,但從未有如此感悟,在這里我學習到了老一輩人的艱苦奮斗和不畏困難的精神。
后來,我走進了家鄉的抗日斗爭紀念館。東北作為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這段歷史被每一個中國人牢記,更被我牢記。走進館中,我的心情漸漸凝重,猶如這大雪一樣沉重蒼白。當看到當時我軍的武器是如此簡陋,竟還有冷兵器時,我不禁為之一驚,農民揮動鐮刀斬殺日寇的場景在我腦海浮現,東北在抗戰時英雄輩出,最著名的抗日英雄楊靖宇廣為人知,而我們家鄉就是東北抗聯第一軍的“云起之地”,吉林省磐石市是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率領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的發祥地,400多名優秀的磐石兒女就是在這里跟隨著楊靖宇將軍殺上抗日戰場,征戰在長白林海,南滿大地。中國共產黨在磐石的紅石砬子、玻璃河套一帶創建了東北的第一個抗日根據地,深深的紅色底蘊培養出了眾多優秀的磐石人民。
通過本次返家鄉活動,我回顧了家鄉的紅色歷史,感悟頗深,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將從家鄉的紅色文化中攝取力量。不畏困難,艱苦勞動的精神,在我心中牢牢扎根,作為時代的接班人,我定牢記初心,不忘使命,傳承于發展紅色精神,用紅色精神勉勵自己,讓自己真正的成長,提高內在精神,在以后的道路上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向老一輩革命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