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恢復初期,線下消費逐步恢復中,周邊的店鋪也面臨第一波開放政策的營業問題,為深入了解當下疫情環境,各地居民的消費情況,進而分析出疫情對于整個消費鏈從模式到規模的影響情況,12月29日至2月1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光調研隊就居民在此環境下的消費傾向與購物意向開展為期35天的社會調研,其中1月20日至1月25日實踐成員王雨濤赴江西省德興市開展當地調研任務。
開展實地調研之前在實踐小隊共同完善問卷星制作,就疫情時期與疫情開放后的購物意向展開線上調研,通過QQ、微信、抖音等平臺宣傳,四天內有百余人填寫問卷,實踐隊員王雨濤對分析報告進行分析,發現大家對線上購買藥物比較關注,于是最終選定對藥房進行實地調研任務。
調研伊始,實踐成員王雨濤就德興市的藥房進行篩選,來到處于市中心人流量適中的新源藥房進行調研采訪,首先在成員與店長進行簡單的溝通并且取得采訪記錄許可后,成員王雨濤采訪店長相關問題。對于疫情開放措施后線下購藥的人流量是否恢復以及線上各平臺購買藥物的趨勢是否下降的問題,一名店員回復到:“首先,線下消費的人數在慢慢的增長,但是相比于疫情之前有所減少,畢竟三年防控下,大家沒這么快恢復到正常軌道,而且許多人還是更傾向線上無接觸式購買藥物,也比較便利、安全。”
此后采訪人員問到疫情防控發布會上提到的相關防疫藥物在店內是否出現供不應求的斷貨狀況,以及此類藥物價格的波動幅度是否較大等問題時,店長談到藥店大多采取倉庫儲藏式的直銷模式,許多治療新冠相關藥物類似布洛芬、連花清瘟膠囊等不常用的藥物本身藥店不會過多囤積,廠家方面也沒有過多供應,由于藥物沒有足夠的供補,價格并沒有出現過多上漲,但是人們對專家所推薦的治療緩解藥物的儲備意愿不減反增。
最后在問及藥店從2019年疫情到如今開放階段盈利趨勢有何變化時,店長說到:“疫情嚴格防控的三年間店里基本上沒什么顧客,營業額逐步下滑,直到今年疫情開放,才出現回春現象。”結束了一系列的采訪后,實踐隊員對店長以及店員表示感謝。
本次調研的開展,為石光調研隊的后續調研總結提供了有效的支撐,并且讓實踐隊員對當下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放開下的居民消費行為有了更多方面的了解,對加強各自的消費價值觀有一定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