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2月13日訊】(通訊員:彭慧娟)“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受中國人與生俱來的家庭觀念影響,家風家訓對中國人性格和行為的塑造起到了不可忽視的引導作用。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推動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因此,安徽財經大學“家”亦加團隊成員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好家風應世代相傳”的號召,在老師的指導下前往福建省南平市、江西省吉安市、安徽省蚌埠市等地開展主題為“傳家風家訓之精神,悟家庭文化之內涵”的社會實踐活動。

首先,團隊成員走進有“俊秀武夷,美麗海西”之稱的福建省,優秀的宗族家風文化緊密了族人間的聯系。成員們走訪了坐落于福建省的宗祠建筑群,學習了傳統宗祠祖訓,汲取了優良家風滋養。
隨后,團隊成員走進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樟湖鎮廖氏宗祠。宗祠內抬頭可見一對意味雋永的楹聯——“力行仁義事,奉獻忠孝心”,這便是廖氏家族的家訓,是廖氏先祖對后代的諄諄教誨。其后代遵循祖訓,身體力行,歷代行而不輟,終使家族興旺昌盛,蕃衍各地。在香港,廖姓甚至為當地四大姓氏之一,且其祖先多源于延平。
在閩東白云山麓,穆水之畔有一座風景秀麗、古色古香、民風淳樸的古村落--廉村。作為唐代“開閩第一進士”薛令之的故鄉,因薛令之清廉為官的事跡,該村被唐肅宗敕封為“廉村”。

薛令之廉潔從仕的思想精神也被簡化為十條祖訓祖規,代代相傳,激勵一批批廉村人勤奮求學,清廉正直。廉村陳氏族譜家規(目錄)曰:“孝親敬長之訓,待人接物之訓,尊師取友之訓,敬宗睦族之訓,敦勉勤儉之訓,崇尚節義之訓,誡革鴉片之訓,早晚國課之訓,疏離異端之訓,嚴禁財博之訓。”
離開八閩大地,跨越武夷山脈,團隊成員走進中國東南部地區,來到“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江西省吉安市,感受到了紅色文化熏陶下的家風文化。江西作為中國革命老區,不僅擁有豐富的革命文化底蘊,更有流傳千古的濃厚家風文化積淀。

步入吉安,映入眼簾的便是隨處可見的傳承家風文化宣傳欄,散布在城鄉的各個角落。宣傳欄上“嚴治家,敬長輩,明事理,守法律”的優良家風家訓鼓舞著這座美麗城市的每個人謹遵家訓家規,積極弘揚良好社會風氣。

最后,團隊成員來到了坐落于吉安市的蔣氏宗祠。飽經歷史風霜卻仍璀璨如新的宗祠,就像流傳千年的家風家訓,愈經歷史的洗刷,實踐的檢驗,在現代就愈能綻放出明亮的光芒。在這一扇滿載先人智慧的大門前,成員們對蔣氏后代做了簡單的采訪。她表達了對自己爺爺傳承家風家訓行為的贊許和支持。同時,她也認為優良家風家訓的賡續傳承,不僅能對一個家庭家族產生積極的影響,也能帶動整個社會風氣崇德向善。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風清,社風清則社稷安。
樹清正家風,養浩然國風。“家風純正,雨潤萬物;家風蔚然,國風浩蕩”。家風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一環,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家風家訓文化任重而道遠。傳承家風文化不僅需要我們青年學生深刻理解中華優秀家風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更要結合時代繼承創新,讓中華優秀家風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家”亦加團隊 責任編輯:彭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