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山東理工大學的“筑夢小魚”實踐團隊抵達菏澤市青年志愿者協會,與王會長及李副會長展開深度交流。團隊成員再次向王院長匯報了“小魚郵箱”的運營模式和發展藍圖,王會長先是給予了一定的認可,隨后也提出了一系列實際問題。
談及項目優勢,團隊成員王小彤同學解釋道,項目的亮點在于“新老結合”形式,運用“新”方法,搭建起留守兒童與大學生志愿者之間的“老”信件橋梁,讓留守兒童在書信的往來中感受到來自遠方的關愛與陪伴,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
會長一針見血地指出,通信周期長、效果可能不佳是項目的一大缺點。他強調,為了確保留守兒童的安全和權益,必須采取有效措施解決這一問題。對此,團隊成員王小彤同學坦誠地回應稱,項目團隊已經意識到了通信周期長的問題,并正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
李副會長作為計算機教學的專家,提出了一個前沿的解決方案——委托科技公司設計一款匿名通訊App,以實現志愿者與孩子們之間的即時、安全互動。他解釋說,這款軟件可以隱藏雙方的真實身份信息,只在特定的時間節點(如每月月考后)開放使用,以確保交流的及時性和有效性。雙方經過深入討論后一致認為,這一方案具有很大的潛力,能夠有效解決通信周期長的問題。然而,由于現實原因和項目規模的限制,這一方案將暫列為未來的發展規劃。
此外,在實踐過程中,團隊也關注到一個問題:部分大學生志愿者和留守兒童對書信交流的態度不夠認真,甚至產生了敷衍心理。這個項目中,每一封書信都如同一條心靈的紐帶,連接著留守兒童與大學生志愿者之間最真摯的情感,需要每一位參與者的熱忱,讓每一份信件都充滿真誠與樂趣。針對這一問題,團隊表示將采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措施,激發參與者的熱情和積極性,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書信互傳的過程中。
王會長進一步了解了項目進展。據悉,“小魚郵箱”項目自去年7月開始啟動,至今已進行了四次書信互傳活動,志愿者累計達528人次,服務381名孩子,寄出信件500余件,收到信件400余件,目前項目正處于優化階段。團隊規劃未來擴大校內的志愿者隊伍,逐步覆蓋更多的留守兒童。
王會長和李副會長對“小魚信箱”愿景表示高度贊賞,認為它不僅是定陶區的一項重點項目,更是與菏澤市團委、青年志愿者協會以及“小荷學堂”等組織共同致力于關愛留守兒童的重要力量。團隊將繼續在牡丹區試行推廣以擴大社會影響力。
最終,雙方代表達成共識,“小魚信箱”獲得了菏澤市青年志愿者協會的全力支持,雙方建立緊密合作,構建上下聯動機制,共同為留守兒童構筑一張“安全保障網”。
未來,“小魚信箱”項目將以大學生志愿者與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結對關愛活動為載體,進一步推動全社會為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提供優質的服務,攜手守護每一個孩子的純真歲月,共促健康成長!
通訊員:王小彤 胡富斌 王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