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中旬,為響應國家“雙碳”戰略,探索海洋水產行業綠色發展路徑,海碳循跡調研團成員薛名祖聚焦水產廢棄物再生產品發展問題,前往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武夷山市場海鮮大廳開展實地調研。此次調研旨在摸清當地水產廢棄物再生產品的市場接受度與流通現狀,為推動水產廢棄物再生產品高值化利用以及綠色商業模式構建提供數據支撐與實踐參考。
薛名祖首先走訪了海鮮大廳內多家水產加工商戶及市場管理處,與負責人深入交流。工作人員介紹道:“過去五年,合作社將海帶加工中產生的邊角料、廢水等通過生物轉化技術制成海藻肥、膳食纖維補充劑等再生產品,銷售額年均增長15%,其中海藻肥因天然環保的特性,已成為周邊農戶的首選農資。”隨后補充道,隨著消費者環保意識提升,近三年入駐大廳的再生產品商戶數量不斷增加,產品種類擴展至飼料添加劑、生物有機肥等六大類。

在海鮮大廳的零售區域,調研團通過問卷調查與隨機訪談了解終端市場情況。數據顯示,一半以上的消費者表示“愿意嘗試”水產再生產品,而在商戶進貨清單中,再生產品占比已從2020年的5%提升至2025年的18%,且復購率穩定在40%以上。經營海產品零食攤位的張大姐坦言:“以前邊角料都當垃圾扔,現在做成即食脆片,利潤比賣鮮海帶還高,這是實實在在的綠色收益。”

經過此次調研實踐,海碳循跡調研團負責人表示,調研結果證實了水產廢棄物再生產品高值化的市場潛力,下一步將推動建立“加工企業—市場—消費者”的閉環體系。這場扎根市場的實踐,不僅為水產廢棄物再生行業點亮了綠色轉型的方向,更讓“變廢為寶” 的低碳理念從產業鏈延伸至消費端,為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